Nov 19, 2008

百會、勞宮與湧泉穴- 天地人

[湧泉穴 ]:
穴道位置: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如附圖)
穴道效用: 頭痛,頭昏,心悸亢進,婦科病,失眠,目眩,咽喉腫痛失音,小便不利,昏厥等。
關於本穴:
人體有三個穴道與外界環境磁場作交流---「百會」、「勞宮」與「湧泉」,三者號稱「天地人」
,「百會」在頭頂,承接來自天上的磁場能量;「勞宮」在手掌心,與週遭環境溝通;「湧泉」則位於腳底,直接與大地之氣交流。
擺會與湧泉兩穴在人體就像磁鐵的兩端,常常相互為用,具有非常好的理療與保養效果。
在武俠片或武術表演裡,我們常可以看到俠客們在最後的時候,都會將雙手在胸前劃幾個大圈,知道嗎?那可不是比好看的!
那個動作叫「收功」,因為,當人體處於「氣功態」之後,全身的電位也處於飽和狀態,如果沒有把它導掉,它便有可能在身體亂竄,因此造成身體電位失衡,也就是中醫所謂「氣血失調」,氣功誇張一點的講法就是所謂「出岔」或「走火入魔」。
以我個人的經驗,練完氣如果沒有作確實收功動作,常會出現微微的脖子酸痛或胸口悶等症狀。知道原因其實就不難處理,但如果是靠打針吃藥,可就不知道要冤枉用掉多少格健保卡了!
話說那個劃圈動作,主要就是藉著動作本身,加上意念,將身上飽和的磁場能量,透過腳底的「湧泉穴」直接導入地下。
不必把這些看得神秘兮兮的,想像避雷針或電器用品的地線的作用,它根本只是科學常識罷了。
「湧泉穴」就是我們人體無形地線的出口。
在理論上,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稱為「井穴」,意思就是這條經絡經氣的發源地。
中醫的「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如腎氣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性功能強盛。相反的,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以功能來講,湧泉穴主要就是:「滋腎水、降陰火、強筋壯骨、安神定心等」作用。
肝機能不好的人,可以多刺激本穴,因為在「五行」上肝屬「木」,腎屬「水」,因為水能讓樹木長的更好。
冬天主「腎」,本穴又是「腎經」的發源地,所以刺激本穴亦具有時機上的最佳效果。
刺激方法:
1、有機會不妨多打赤腳,踩踩地氣,特別是泥土地、鵝卵石或草地。
2、用手掌搓揉,讓手掌「勞宮穴」的氣與本穴交流,搓揉至微微發熱為止。
3、兩腳湧泉穴前放顆「黑曜石」,腎主「黑」,「黑曜石」磁場頗強,非常適合,時間上約三分鐘即可。
尋穴方法: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特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因為它是手與足共六條陽脈的交會點,另外屬陰經中肝經也跑來相會,所以稱為「百會」,應用非常廣泛。
效用:可改善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暈車、痔瘡。
刺激方式--
1.用手背以旋轉方式按壓該穴,每次按壓約30秒變停頓一下,對降血壓有效
2.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按壓該穴,可舒緩頭痛,暈車等症狀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央。
尋穴方法: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特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因為它是手與足共六條陽脈的交會點,另外屬陰經中肝經也跑來相會,所以稱為「百會」,應用非常廣泛。
效用:可改善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暈車、痔瘡。
刺激方式--
1.用手背以旋轉方式按壓該穴,每次按壓約30秒變停頓一下,對降血壓有效
2.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按壓該穴,可舒緩頭痛,暈車等症狀

[勞宮穴]
位置:手掌中央。
取穴法:握拳,以中指屈向掌心,指尖所著之處取穴。另一說法是取中指及無名指兩指尖所著之中間取穴。我比較傾向後者方法。
本穴特性:本穴在經絡上是屬於「心包經」。 人體主要以三大穴道與外界相通:百會、湧泉及本勞宮穴。 百會通天、湧泉通地,勞宮則是可由人體主控的出入氣穴,因此氣功的出氣、採氣或各種自我導引都是以本穴為主。所謂的「掌風」指的就是由本穴出入的氣。
主治:清心、瀉心火熱、安神、心痛煩悶,憂鬱症、精神不濟。
刺激法:一、以另一隻手的拇指置於本穴,其餘四指置於手背面支撐,以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柔壓,一次約30秒。
二、兩掌相對互相摩擦搓揉,至產生微熱感。


http://crystalme.com/ecoactivist/hole01.htm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