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en toad very slow.
View -> Options -> Editors (General) , unchecked "Syntax highlighting".
2. Cannot use keyboard "delete","Backspace" in Toad SQL Editor.
Close Toad , delete "plsqlkeys.bin" from "
Nov 30, 2009
Toad - trouble shoot
標籤: Miscellaneous
Oct 2, 2008
會議紀錄方式與要點
改的不是內容,而是格式和分類邏輯。修改過的會議記錄,清楚簡單,裡面依討論項目列出 bullet points結論,最後附上一整頁的「下一步(Next Steps)」表格,依照任務﹝Task﹞、負責的人﹝Owner﹞、規格﹝Specs - 列出雙方對行銷文宣規格的細節要求﹞、時間﹝Target deadline﹞、目前進度﹝Status﹞分類,還有附上下次會議的時間地點call in號碼。Who deliver What to Whom by When(誰該在何時交XX給誰),白紙黑字一目了然,沒人賴得掉。我忍不住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小小會議紀錄也有大學問,這才是專業的專案管理啊。
標籤: Miscellaneous
Sep 17, 2008
HBA and lun
1、關於HBA
HBA的全稱為Host Bus Adapter,即主機匯流排適配器。
a、匯流排適配器是個什麼東西呢?
我們首先要瞭解一下主機的結構,一台電腦內部多半由兩條匯流排串在起來(當然實際情況會有不同,這裏只討論常見的,簡單的情況),一條匯流排叫系統匯流排,一條叫I/O匯流排。系統匯流排上接了CPU,MEmory,cache什麼的,I/O匯流排上接的就是週邊設備,現如今最常見的就是PCI匯流排了。這兩條匯流排之間用橋接的晶片或者說電路連接起來。舉個形象的例子,就好比一個城市裏,有兩條主幹道,一條屬於行政區,一條屬於商業區,中間有個環島,將兩條主幹道連接到了一起,系統匯流排就好比行政區裏的主幹道,而I/O匯流排就好比商業區的主幹道。系統匯流排和I/O匯流排的帶寬的單位都是以Gbyte來記,但是顯而易見的是,行政區的主幹道和商業區的主幹道相比的話,前者肯定更“核心”,更寬,更順暢,設計的要求也高。
我們知道,在向公僕部門要求服務的時候,是要有一些介面的部門和程式的,而橋接晶片的作用就是連接和協調兩條匯流排的工作的。
雖然I/O匯流排的速度和系統匯流排的帶寬相比要低很多,但是好歹也是以G來計量的,而我們知道週邊設備的速度,往往只有幾百兆,甚至幾十k而已,怎麼協調工作呢?好比賣煎餅果子攤子不能直接戳到城市主幹道上,怎麼辦?好辦,在主幹道邊上開個2000平米的小吃城,把攤子都收進去好了。那麼主機匯流排適配器的作用也就是這個,我們就是要把外設組織起來,連接到I/O匯流排上去!HBA就是指Host和I/O BUS直接的一個適配器,也好比一個水管工常說的“雙通”。
b、常見的HBA有哪些呢?
比如顯卡,網卡,scsi卡,1394卡等等。我要拿出來說的就是FCHBA和ATA&IDE。我們通常說的什麼Emulex的LP9002,什麼Qlogic的QLA2340都是FCHBA卡,就是將Fibre Channel的設備和IO匯流排連接起來的適配器。ATA也是一種適配器技術,我們PC主板上的ATA介面,就是一個磁片適配器的對外介面,要強調的就是,ATA說的是適配器技術,IDE是說得存儲外設技術,比如我們可以說IDE硬碟,IDE光碟機,說ATA介面,但是說IDE介面,ATA硬碟就不時那麼合適了,雖然很多情況下,大家都習慣把他們混在一起說。
描述HBA的時候,有幾個主要的規範要說一下
> 一個承上,就是說,HBA和IOBUS怎麼連,我們經常說的PCI介面卡,就是指這個HBA卡是要插在PCI BUS上的PCI slot上的,但是現在的電腦上,不僅僅只有PCI匯流排而已,大家碰到的時候留意。
>一個啟下,就是說HBA要和外設怎麼連,這樣的規範就很多了。
>再說HBA本身,比如帶寬,比如運行機制(protocol等),獨立處理能力等等
Tips: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一塊卡,看到的實際是一個物理的卡,有的時候實際上是多個Adapter,好比一家機構,掛多個牌子,有的時候,一塊卡有兩條通道,好比一家公司,有兩套人馬。
2、關於lun
a、lun的概念
lun的全稱是logical unit number,也就是邏輯單元號。我們知道scsi匯流排上可掛接的設備數量是有限的,一般為6個或者15個,我們可以用target ID(也有稱為scsi id的)來描述這些設備,設備只要一加入系統,就有一個代號,我們在區別設備的時候,只要說幾號幾號就ok了。
而實際上我們需要用來描述的物件,是遠遠超過該數字的,於是我們引進了lun的概念,也就是說lun id的作用就是擴充了target id。每個target下都可以有多個lun device,我們通常簡稱lun device為lun,這樣就可以說每個設備的描述就有原來的target x變成target x lun y了,那麼顯而易見的,我們描述設備的能力增強了.就好比,以前你給別人郵寄東西,寫位址的時候,可以寫:
xx市人民大街54號 xxx(收)
但是自從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你不得不這麼寫:
xx市人民大街54號xx大廈518室 xxx (收)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一下,lun就是我們為了使用和描述更多設備及物件而引進的一個方法而已,一點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b、lun是什麼東西?
lun id不等於某個設備,只是個號碼而已,不代表任何實體屬性,在我們的實際環境裏,我們碰到的lun可能是磁碟空間,可能是磁帶機,或者是media changer等等.
lun的神秘之處(相對于一些新手來說)在於,它很多時候不是什麼可見的實體,而是一些虛擬的物件。比如一個陣列櫃,主機那邊看作是一個target device,那為了某些特殊需要,我們要將磁碟陣列櫃的磁碟空間劃分成若干個小的單元給主機來用,於是就產生了一些什麼邏輯驅動器的說法,也就是比target device級別更低的邏輯物件,我們習慣於把這些更小的磁片資源稱之為lun0,lun1,lun2....什麼的。而作業系統的機制使然,作業系統識別的最小存儲物件級別就是lun device,這是一個邏輯物件,所以很多時候被稱之為logical device。
有人說,我的windows裏,就認到一個磁片呀,沒看到什麼lun的說法,是不是lun=physical disk呢?回答是否定的,只要你注意,磁片的屬性裏就可以看到有一個lun的值,只是因為你的disk沒有被劃分為多個存儲資源物件,而將整個磁片當作一個lun來用,lun id默認為零,如此而已。
我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問題,比如有人問,我們有一個磁碟陣列,連到了兩個主機上,我們劃分了一個lun給兩個主機認到,然後我們想,先在作業系統將磁片分為兩個區,讓兩個主機分別使用兩個分區,然後再出現某一台主機宕機之後,使用集群軟體將該分區切換到另外一個主機上去,這樣可行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集群軟體操作的磁片單元是lun,而不是分區,所以該操作是不可行的。當然,在一些環境,一般也是一些要求比較低的環境,可以在多個主機上掛載不同的磁片分區,但是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沒有涉及到磁片的切換的,所以在一些高要求的環境裏,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允許存在。
還要說明的地方是,在有些廠商和有些產品的概念裏,lun id被綁定到了具體的device上,比如ibm的一些帶庫,整個帶庫只有一個target id,然後changer,tape drive被分別分配為lun0,lun1,lun2.....,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只是產品做了特別設計,也是少數情況。
c、存儲和主機的電氣獨立時代的lun的概念
還有很多新手總是把陣列裏面的磁片和主機的內部磁片的一些概念搞混淆了。
在磁碟陣列和磁帶庫大行其道的時代,存儲越來越智慧化,越來越像一個獨立的機器,實際上存儲和主機的電氣獨立本來就是一個必然趨勢,俗話說得好,兒大要分家嘛。在存儲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存儲要自立門戶是必然的事。
如果我們把存儲當作一個獨立的主機來看,理解起來就很簡單了。我們說到lun的概念的時候,我們就要將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在陣列這個機器的os識別到的範圍,一個層面就是伺服器的os識別到的範圍。這兩個層面是相對獨立的,因為如果我們把存儲當作一個主機來看,那麼它自然有自己的device,target,lun之說,而伺服器也有自己的device,target,lun之說;另外一方面,這兩個層面又是相互關聯的,一個陣列的控制系統,大多都有虛擬化的功能,陣列想讓主機看到什麼樣的東西,主機才能看到相應的東西。當然,伺服器識別到的最小的存儲資源,就是lun級別的。那麼主機的HBA卡看到的存儲上的存儲資源就靠主要兩個東西來定位,一個就是存儲系統的控制器(target),一個就是lun id,這個lun是由存儲的控制系統給定的,是存儲系統的某部分存儲資源。
d、lun masking,lun mapping
我們有了獨立的磁碟陣列用了之後,伺服器只要看到存儲的控制系統,就有可能使用磁碟陣列的磁片資源,但是磁碟陣列不可能只為某一個伺服器來使用,所以他必須管制主機使用某部分磁片資源。這個管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lun mapping,類似於綠色通道,就是保證伺服器能看到某部分存儲資源,一部分就是lun masking,類似於警戒線,就是保證伺服器只可訪問給它分配的存儲資源,而沒分配給伺服器的資源,就不要染指了。
實現lun masking和lun mapping有三種方法:一個是基於存儲控制系統來設置,一個是基於存儲交換系統來設置,一個是基於伺服器os來設置。
基於存儲控制系統得設置,是比較常見的設置,比如很多磁碟陣列的控制系統,本身就能設置lun被某伺服器看到。比如FastT的partition功能。
基於存儲交換系統的設置,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比如常說的zoning。
基於伺服器os的設置,比較少採用,一般採用安裝某些作業系統上安裝某些軟體來實現,因為這個方法全靠伺服器自覺,所以比較少用,呵呵。
e、lun的multi-path
現在,存儲網路越來越發達了,一個lun有多條通路可以訪問也不是新鮮事了。
伺服器使用多個HBA連接到存儲網路,存儲網路又可能是由多個交換設備組成,而存儲系統又可能有多個控制器和鏈路,lun到伺服器的存儲網路鏈路又可能存在著多條不同的邏輯鏈路。那麼,必然的,同一個physical lun在伺服器上必然被識別為多個設備。因為os區別設備無非用的是匯流排,target id,lun id來,只要號碼不同,就認為是不同的設備。
由於上面的情況,多路徑管理軟體應運而生了,比如emc的powerpath,這個軟體的作用就是讓作業系統知道那些作業系統識別到lun實際上是一個真正的physical lun,具體的做法,就是生成一個特別的設備檔,作業系統操作這個特殊的設備檔。而我們知道,設備檔+driver+firmware的一個作用,就是告訴作業系統該怎麼使用這個設備。那麼就是說,多路徑管理軟體從driver和設備檔著手,告訴了作業系統怎麼來處理這些身份複雜的lun。
3、關於備份(Backup)和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備份,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其實就是現時存在和應用的一個實體的後備實體;
高可用性,即是指我們硬體的環境、設施、資料、應用系統等,在複雜環境下可用的能力和可能性達到一個較高的值;
在現實世界裏,我們都講究有一個穩定,可靠,所以我們經常在電腦環境設計裏,涉及到高可用性和備份等等元素。
我首先把這兩個詞拿出來說,就是不想讓新手們在什麼雙機熱備,資料備份亞,集群等等概念裏暈的不也樂乎。
對於備份我主要說說以下幾個方面:
a、設備的備份
設備的備份,也就是我們在現時使用的設備之外,採取相同或者類似的設備做後備。
比如我們在伺服器上採用冗餘電源,也叫後備電源,我們使用單獨的硬碟來做RAID的備用盤,也叫熱備盤。
如果我們採取單獨的一台伺服器來做後備,這就成了主機的備份,主機的備份有很多種方式,比較著名的就是所謂的cluster,所謂的雙機熱備和雙機容錯,我很不喜歡鼓搗這些概念,我一概稱他們為主機熱備,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為了實現主機的備份,即某一個主機失效了,有另外一個主機頂替它來運行。實現主機熱備的軟體有很多,比如IBM的HACMP,HP的MCSG,SUN的sun cluster,Compaq的Ture Cluster,Veritas的VCS,EMC的autostart,ROSE HA等等
b、資料的備份
資料的備份,就是我們在現時使用的資料之外,實現或設置另外一份不同物理體現的、內容相同的的有效資料拷貝
比如我們將生產資料拷貝到磁帶上,就是一種資料備份方式。
比如我們將生產資料複製到磁片的另一個分區,另一個檔系統,或者拷貝到別的主機的磁片上,等等,都是一種資料備份的方式。
實現資料備份的軟體有很多,比如一些磁帶操作的小工具,tar,cpio等,大的工具軟體有什麼EMC Networker, Symantec Netbackup,CommVault,tapeware等等,資料複製的工具就更多了,作業系統的複製命令呀,emc replicator呀,srdf等等
c、應用系統的備份
應該說應用系統的備份,包含了以上兩種備份,因為一個完善的應用系統,其設備和資料都是要求有備份的,那麼初次之外,做為一個應用系統,除了設備和資料,他還包含了業務程式,人員,業務邏輯,外部環境等等一系列讓應用跑起來的東西。
在這個層面,就有一個比較熱火的東西,那就是常說的遠端容災。遠端容災,就是在生產系統環境之外,在相隔較遠的物理空間,構建相同或類似的一個應用系統,以達到在必要的時候頂替原生產系統工作的目標。
要實現遠端容災的目的,除了我們說的外部環境,比如機房,電力,後勤保障,人員配備,業務程式之外,我們比較著重的一個環節,就是資料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在兩個系統之間要保證資料的相對一致,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磁碟陣列之間的卷複製,比如兩個主機之間檔系統上的複製,等等。當然,在一個系統裏,把資料用磁帶導出來,快遞到另外一個系統地點,在用磁帶把資料導進取,也不能說不是一個辦法,但是這樣操作,經常會和業務的邏輯相違背(呵呵,這麼麻煩又耽誤時間,估計一般很難接受)。
對於高可用性,我要說的是:
可用性,即是指在各種複雜環境下,我們的資料,應用等計算資源都可以保持使用的能力和可能性。比如伺服器配備冗餘電源,就提高了伺服器的可用性,好理解,一個電源工作不正常或者能力不夠的是候,伺服器不受影響嘛。再比如,我們的磁碟陣列採用雙控制器,當某個控制器和鏈路工作不正常的時候,資料的訪問能平滑的過渡到另外一個控制器上和鏈路上,這也是提高了資料和存儲設備的可用性。
那麼什麼是高可用性呢,我們就是一切為了提高系統可用性的實現方法和結果。
要拿出來說的就是cluster,或者雙機什麼的。我們為了實現生產的應用系統的高可用性,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實現伺服器的高可用性,就是某伺服器失效或者能力不足時,應用能平滑的過渡到另外的主機上,也就是說對於應用系統來說,伺服器保證了相對的可用
那備份和高可用性有什麼區別呢?
那我要說,這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們的著眼點是不同的。備份只是保證了有後備,而高可用性則是為了保證應用的儘快恢復。
打個比方,我們說備份就好比買保險,買保險不能保證你平安無事,但是肯定能減輕損失。我們說搞可用性,就是安全氣囊,ABS,能讓你快速的重新開始或者說將危險消弭于萌芽時刻。
所以說我們做備份和提高可用性,兩手都不可放鬆,也不互相矛盾。就好比買了好車,你就不買保險,或者你買了保險,就可以飆車,都是愚蠢的。
標籤: Miscellaneous
Aug 15, 2008
Jul 14, 2008
Jul 10, 2008
UPS 不斷電系統
不斷電系統(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取其簡稱為UPS
VA ( 伏安 )=V( 伏特 )*A( 安培 )=W ( 瓦特 )*1.4
目前市售的不斷電系統, 多以 VA 數表示容量單位. V=Voltage, A=Anpre, VA即為不斷電系統的容量單位. 舉例來說, 一部 500VA 的不斷電系統若其輸出電壓為 110V, 則其產品可供應之最大電流為 4.55A, 超過此電流就表示超載(Overload). 另一種表示功率的方法是 Watt, Watt 為實功(實際消耗功率), VA為虛功. 兩者之間的關係: VA x pF(功率因數) = Watt. 功率因數多寡並無標準, 一般為 0.6 ~ 0.8 間, 若為 0.5 者, 代表產品設計不良, 在選購不斷電系統時, 一定得參考 pF 值. pF 值愈大者, 代表電源利用率愈高, 可以替消費者節省更多電費.
計算 UPS 應考慮之散熱量?
一、計算公式
1-1. BTU/ 小時 = KCal×3.96
1-2. KCal = KVA×860
1-3. BUT/ 小時 = KVA(UPS 容量 )×860×3.96×(1-UPS 效率 )
= KVA(UPS 容量 )×3400(1-UPS 效率 )
二、例: 10KVA UPS 一台整機效率 85%, 其散熱量計算如下:
10KVA×3400×(1-0.85)=5100 BTU/ 小時
標籤: Miscellaneous
Jun 26, 2008
善用"強制險"
善用"強制險"
強制險可申請理賠-肇事逃逸亦可申請
昨天去客戶那。
客戶的老公騎機車,被小貨車撞倒ㄌ,左小腿骨折。
但,該肇事者郤逃逸了。
後來,他住院共花了6萬多元。
客戶只能很無耐的,
抱怨又受傷,又無法得到理賠 。
聽完,提醒他,
可利用自己車的強制險去理賠。
但要去警察局,
補申請交通事故證明 (載明 提到肇事者逃逸)。
再向自己車的產險公司申請,就OK了。
而正式收據只有一份。
沒關係,強制險的理賠 免正式收據。
只要在影印本收據上有蓋上醫院章,
這樣就可以了。
整理一下:
政府強制險包括150萬死殘理賠,
和20萬的意外門診或住院理賠。
而要申請
肇事逃逸20萬的意外住院門診理賠。
步驟:準備下列文件:
1. 警察局交通事故證明(要有提到肇事者逃逸)。
2.醫院的收據,可用影印本,但要醫院蓋章。
3.向自己購買的強制險,產險公司申請出險。
政府強制險的用意,
就是為了萬一肇事者逃逸,
受傷者不會求償無門,
所以自己的權益,自己要爭取。
標籤: Miscellaneous
Jun 10, 2008
談判勝利方程式
張榮豐說,談判是有SOP(標準作業程序)的,以知名的哈佛商學院談判程序來看,台灣這次,「全都違背了!」
台灣違反談判勝利方程式
張榮豐指,談判不是「賣笑」,不是只要讓步就好,「你以為人家要一百元,後來只要了八十元,你就叫大獲全勝嗎?」
張榮豐說,談判第一個概念是「雙方認知價值的交換」,這是在搞清楚雙方爭執的議題是什麼;第二步是找出談判以外的最佳替代方案,亦即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然後是找出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即雙方可協議空間。
翻成白話文是這樣的。假如一個蘋果,對你是一百分,對我是五十分,這就是「認知價值」的差異。假如這時候要就此進行交換,我方有「BATNA,最佳替代方案」時,表示我方在談判之外「至少」另有所得,那就有改善自己談判地位的空間;不過對方也可能有「最佳替代方案」,於此就產生了ZOPA,雙方可協議空間。
因為這樣,我會有一、二、三個議題要談,對方也會有一、二、三個議題要談,但「你的議題不見得是我要的」,這就是為什麼過去辜汪會談前,要先進行很多次的「程序性磋商」,這個階段的功能在雙方得把要談的議題先「喬」出來。張榮豐說,這步驟其實最重要,因為「議題設定就決定了雙方的得失。」
可是,這一次談判,「議題都是別人在訂啊,自己要什麼根本不清楚,輸贏已定!」張榮豐舉例,比方說一次談判裡,貨運包機佔四十分、客運包機佔三十分、大陸觀光客來台佔三十分,結果貨運包機人家連談都不跟我們談,「不是馬上就掉四十分了嗎!」
標籤: Miscellaneous
May 19, 2008
網頁, METADATA 與收尋引擎
1. 使用<META>標記宣告禁止索引與連結
除了可以使用robots.txt的方式來調整之外,另一種方式是以HTML的<META>標記語法做設定,告知網路蜘蛛不要產生網頁的索引及庫存。
<META>語法範例一
<HTML>
<HEAD>
<META NAME="robots" CONTENT="noindex,nofollow">
<TITLE>...</TITLE>
</HEAD>
<BODY>...
將上述<META>起始的語法放置在網頁<HEAD>區段中,這個頁面就不會搜尋到,NAME的部份使用「robots」即可阻擋所有的網路蜘蛛,也可以指定特定名稱,例如Googlebot或Yahoo! Slurp,就可阻擋特定網站蜘蛛。CONTENT可指定noindex、nofollow等兩個屬性,noindex意指不可對本頁進行索引動作, nofollow指的是否可使用本頁的超連結再延伸出去擷取搜尋。
2. 增加排名方式則為:
網頁的header中要有DESCRIPTION與KEYWORDS的meta,並且要夾雜關鍵字在其中,如: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你要的關鍵字">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你要的關鍵字,你要的關鍵字,你要的關鍵字">
您的關鍵字一定要在這兩個meta中出現。
網頁中的標題文字(如<title>我是標題文字</title>)要包含關鍵字,最好是出現兩次以上。
標籤: Miscellaneous
Apr 24, 2008
HTML bgcolor
The 216 browser-safe background colors
標籤: Miscellaneous
Apr 16, 2008
旅遊準備與注意項目
項目
注意內容
飛機上
1.飛機上座位若不在一起時,俟飛機起飛後再自行調整,機內備有餐飲招待,請注意中文菜單,以便選擇。
2.NO SMOKING即禁止吸煙、FASTEN SEATBELT即繫上安全帶,為了安全,請務必遵守。
3.為維護飛行安全,禁止機上使用行動電話、電子遊樂器、個人電腦、CD唱機等。
搭遊覽車
1.請注意車子公司名稱、顏色、車號,以免停車時找不到車子。
2.請保持車內整潔,會暈車者請往前列座位。
3.約定上車時間,請務必準時集合上車,以免影響旅遊行程。
飯店內
1.到達飯店內大廳等待分配房號,鑰匙時,請保持安靜。
2.旅館房間多為自動上鎖門,離開房間時一定先帶房間鑰匙。
3.房間二人一間,外出時,務必交待清楚,或將鑰匙放置於櫃台,以便同房者使用。
4.房間內電視有分:有料(付費頻道)/無料(免費觀看)兩種,請注意。
5.躺在床上時絕不可抽煙。
6.洗澡時先將防水簾布放入缸內以防積水。
7.凡離開房間要衣著整齊,不可穿睡衣、拖鞋到處走。
8.外出時須向檯索取飯店名片。(以防迷路)
9.貴重物品請寄存在飯店保險箱。
10.搬出房間應查看內、洗手間、枕頭下是否遺忘自己的東西。
11.退房時,請將私人電話費、飲料費至櫃台結清。
免稅煙酒
日本地區規定不可帶人超過一條煙、一瓶酒,自國外返台灣者,規定請最多可攜帶一瓶酒、一條煙。(詳情請洽詢領隊)
觀 光
1.一定遵守時間不要耽誤別人的時間。
2.禁止吸煙或拍照的地方敬請遵守。
3.參觀時請先聆聽導遊解說後,再攝影留念,避免影響導遊解說情緒,或團體活動時間,儘量不要脫隊,以免發生意外。
4.不可隨地吐痰、丟果皮、煙蒂、紙屑。
旅 途
小 叮 嚀
1.容易暈機(車、船)者,於上機(車、船)前,喝杯冰水,座位儘量靠窗戶呼吸新鮮空氣,勿食糖果之類甜食,則可改善。
2.搭飛機產生耳鳴現象,可吃點東西或嚼口香糖,或吞口水,嚴重時可捏鼻閉口吹氣即可消除。
3.房間內開冷暖氣時,請將浴盆裝一點熱水,讓房間內空氣不致太乾燥而引發"舌乾咳嗽",若已發生喉嚨疼痛時,用冷茶漱口,可清涼喉嚨,減少疼痛。
4.晾乾衣服請勿置於燈罩上或冷(暖)氣出風口,以免發生危險。可將濕衣服放在乾的大浴巾中擰乾,效果很棒喔!
其 他
1.旅途中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向導遊、領隊提出,討論解決。
2.領隊及導遊不是24小時保姆,所以請給他們休息時間,且尊重其專業的服務並給予小費。
項目
內容
出國必備資料
及證件
護照,簽證,機票,國際學生證,國際電話卡
旅遊行程表,旅遊支票,信用卡,外幣
旅行平安保險
各國旅遊叢書,地圖,各國旅遊會話手冊,字典
旅遊安全必備品
貼身隱密袋,旅行箱警報器,習慣性藥品, 哨子
攜帶外幣
每人美金現金不得超過5,000元,旅行支票或匯票金額多少不限。新台幣現金不得超過40,000元各式金鎳幣不得超過25個。
旅行衣物
攜帶整理
旅行用盥洗包.攜帶式旋轉牙刷
旅行用刮鬍刀,修容組,免洗褲,襪 ,拖鞋
針線包,吹風機,髮梳,自助吊衣繩,洗衣粉
西裝,洋裝,領帶,毛衣,風衣,長褲
個人慣用藥品,暈車(機)藥品
◎換洗衣褲至少三套以上、冬季或寒帶地方並請帶禦寒外套、手套、圍巾、毛襪、帽子、雪鞋、面脂面霜,夏季(東南亞或熱帶地方)加帶泳裝、短褲、拖鞋、太陽眼鏡、防曬油、帽子。
◎衣著以輕便、舒適、免燙、易洗、快乾、不縐為宜。
行程中旅遊用品
相機,底片,語言翻譯機
輕便雨衣,折傘,摺疊式水壺
旅行記事手冊,世界時間匯率計算機
望遠鏡,太陽眼鏡,手電筒
瑞士刀,撲克牌,休閒雜誌
隨身聽,音樂帶,零食
旅行背包處理
旅行箱 (放置大型衣物 )
小型行李袋(放置盥洗衣物)
隨身腰包 (重要證件放置 )
旅行背包 (放置旅遊資訊 )
零錢包(旅遊多國時各國零錢放置 )
如意襯衫防皺袋
萬用衣物整理袋 (便於衣物分裝整理 )
真空衣物整理袋 (縮小汙贓衣物空間 )
旅行箱對號捆帶 (有助於行李安全,不易於混淆 )
旅行箱對號鎖 (防人開啟 )
旅行箱辨識帶(眾多行李
標籤: Miscellaneous
Apr 1, 2008
[轉]如何寫好科技論文
論文的撰寫在完整的研究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他是讓你再一次徹底思考咀嚼研究的內容與成果的最佳時機,他也往往是決定一個研究的價值的關鍵時刻。我們常常說,一篇論文或報告寫得很好,通常從三個方面來看,一當然是內容好,沒有內容,一切都是枉然; 二是文章結構好、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第三是文字優美,用字遣詞精緻且高雅。
什麼叫內容好,這見仁見智,如何提升論文的內容,我的經驗也不足,在此不敢班門弄斧。用字遣詞這跟個人的中文、英文造詣有關,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所以在此不談文字,也不談內容,只談撰寫科技論文的基本原則。
1. 準備材料:寫文章就好像炒一桌子好菜,沒有準備好上等的食材,很難有令人激賞的表現。所以準備材料,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材料就是研究的內容與成果,這當然是決定科技論文價值最重要的元素,如果這部分還沒有準備好,當然沒有寫論文的條件。材料不完整,千萬別貿然下手,否則肯定炒出一桌子連老師傅都束手無策的東西。但炒一桌子菜也不見得要備齊所有的材料才動手,有些菜可以先炒,經得起慢火烹調,備好材料就該早早動手,像問題的假設與描述(Problem Statement)這類的東西,我總是早早寫好、慢慢修改、細細咀嚼。
2. 培養寫作情緒:這或許是我個人的問題,熱機慢又容易被干擾,動手寫作一定空下一段足夠長的連續時間,把所有外界干擾的因素都隔絕開來,寫作需要情緒,第一小時可能繃不出幾個字這是常有的事,情緒來了,想停都很難。寫作時間短又片片斷斷,在我的經驗裡從沒有寫過好文章。
3. 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自詡是蘇東坡,寫起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寫文章不打草稿就罷,連準備怎麼開始如何結束都沒想過,就振筆疾書,這樣的文章當然是寫爽的而已。文章沒有先思考結構就動手寫作,到頭來就是白忙一場。
文章首重結構,分幾章,分幾節,先講什麼,再講什麼,談什麼,不談什麼,這都要先想清楚。文章結構清晰,段落也要層次分明,先看全貌,後看細節,先說問題,後說答案。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讀者自然輕鬆跟上作者的思維,結構不清晰、層次不分明,結果就是該寫的全寫了,該有的也都全有了,不懂的看完還是不懂,更厲害的是,這種文章可以有效達到擾亂人類腦部運作的功能,連已經懂的人多看幾遍也會不知不覺地變得不懂。
我寫文章前,一定想法子畫出文章結構關係圖,簡單說明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和章節間互相呼應的關係,寫文章一定先搭骨架,有了結構再寫文章。
4. 論述要有邏輯:假設我要說明的問題是D,於是我寫下
"因為A造成了B,如果B考慮C,則有了D的問題。"
這是一符合邏輯的論述。而學生們通常會這麼寫。
"B問題相當嚴重,A也常常發生,有時候在E的假設之下,F和G會互相影響,當然這時候我們也不能忽略H的存在,因此有了C的問題。"
學生寫文章沒有邏輯,在我看有幾個問題,第一,廢話連篇,這問題本來跟EFGH都沒有關係,學生總覺得論文都看了,好不容易懂了,不寫進來好像對不起老師一樣。一段文字裡面一缸子和主題無關的廢話。第二,論述不夠強健,缺東缺西,最後連最重要想要點出的問題D都不見了。第三,多線思考,寫文章神來一筆,是先有A還是先有B,傻傻地搞不清楚,句子與句子之間毫無關係可言,或者好多句子的邏輯關係交織混雜的跟一串肉粽一樣。
我寫文章前一定先確立主幹的邏輯論述,盡可能讓讀者維持單線思考,文章寫作的時候,讓文章永遠保持在這個論述的基調上。這樣的文章才會易讀好懂。如何檢視自己的文章符不符合邏輯,很簡單,看看句子與句子間有沒有緊密的銜接關係,如果沒有,一定要想法子修改,嘗試拿掉一個句子,看看對文章會不會有影響,如果對前後文的影響不大,那肯定是句廢話。嘗試調換一下句子的前後順序,很神奇的,有時候你會發現,換個方式講,更容易說清楚。
5. 以讀者為尊:寫文章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寫文章的時候,得設身處地的為讀者想想,作者懂得事情,覺得在自然不過的事情,往往就是讀者最不懂的關鍵,寫文章要常常問,讀者看的懂嗎?讀者跟的上嗎?讀者會有誤會嗎?先引出問題,再給予答案,講了一大堆答案也不知道問題在哪?不知道為何需要這樣做?也不清楚答案和答案間的關係,在我看是很多同學撰寫論文的通病。
寫文章要常常保持分裂的人格,一方面要維持自己所要傳遞給讀者的結構、邏輯和論述,另一方面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諄諄善誘讓讀者循著你的思維前進。
6. 事前告知,防範於未然:一句話給十個人看,往往會有十種意義。寫作的人需要防範於未然,如果你覺得會有一部份的讀者會那樣想,就要在他那樣想前,告訴他事情不是那樣。有些時候,論文難免有些限制、有些缺點、有些假設,都要盡可能事前告知,讀者誤會一旦造成了,事後也很難解釋。
7. 反覆咀嚼與修改文字:
以前當學生寫論文,寫完論文看上十遍,深怕浪費老師的青春。
現在當學生寫論文,寫完論文不看一遍,深怕浪費自己的青春。
我曾經做過一項統計,一個我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中文論文,從寫完到定稿,自己大概會重新讀過、改過超過10遍,如果是英文這個數字大概是25遍。這邊所說的讀,不是輕描淡寫的唸過一遍,這邊所說的讀,是指讓腦子一片空白,讓自己回到從來沒有看過這篇論文的狀態,來讀這篇論文,你得要一邊看論文,一邊作筆記,一邊思考讀者和你之前寫作的想像一不一樣。所以我常常讀自己寫的文章都會比讀別人文章更花時間。明明自己就懂,要當成不懂來看,這是很難的訓練,我有幾個作法僅供參考。1. 給點時間讓自己沈澱,每讀或是每改一篇論文都會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看,這段時間長短每個人不同,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看,往往會有全新的角度和理解。2. 找同學合作,看別人論文簡單,看自己的論文困難,和同學交換論文看,互相觀摩,彼此給些建議,是一個不錯而有效的方法。
完成上述的工作,我依然無法保證各位看官可以寫出一篇像樣的論文,但是如果連上面的工作都沒做,就想寫出好文章,我想除了期望唐宋八大家附體之外,沒有其他的可能了。
標籤: Miscellaneous
[轉]做一次好的論文報告
什麼叫做一個好的論文報告,如何準備一個好的論文報告。
有人說研究生的生命中,被兩件事情所充斥著,一個就是熬夜寫作業,一個就是看paper報paper在我看這事情沒這麼單純,一個人為何要把他的生命花在搞懂別人做什麼呢?顯然的看paper報paper的目的不是這麼簡單,我認為看paper報paper一方面是想知道別人做什麼,別人怎麼做,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是正確的策略,但看paper報paper最重要的是訓練你的思考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看paper看懂很重要,報告讓聽眾聽懂更重要,你把paper看懂了,代表你完成了最基本要求,做到了第二項,才能算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聽眾。(有些人跟我說,看paper報paper的主要目的,不是上述兩項,看paper報paper的主要目的是教會指導教授 :) 無論如何,報paper就是個訓練,一個重要的訓練)。
如何做一次好的論文報告呢?那先回答好的定義是什麼,當然聽的懂得人多,聽不懂的人少,清醒的人多,睡著的人少,就是一個重要指標。所以一個好的論文報告跟聽眾的品質也有關係,不過我不知道如何談提升聽眾品質,我就談談如何提升報告品質。
1. 找一篇好paper:看一篇好paper勝過看10篇爛paper,很多人都以為上google, IEEExplore, ACM Database幾個keyword找到的都是好paper,錯,相信我,你找到的絕大部分的是不值得投資的paper那還沒有看,怎麼知道該不該花時間下去看呢?一找好journal、好conference,二看作者、看作者工作單位、三問學長、找老師,把時間花在值得的論文上,這不只是珍惜生命的表現,這更是愛護實驗室同學和指導教授的行為。
2. 看懂paper:我承認這是一句廢話,可是還真的絕大部分的人報paper前都不確定是否看懂了paper,如果你不確定你懂,那就是不懂,什麼叫做懂,把paper扔了,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遍,寫一遍這或許算懂了。看懂一篇paper絕大部分的時候要參考超過3-5篇paper或書,如果你沒有這樣,要嗎就是這篇論文很簡單、或是你的知識很豐富,不過我猜想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你被自己說服說懂了,看不懂的部分就跟自己解釋說,這不重要、老師同學不會問,論文沒說清楚,不管什麼理由,你不會追下去了,一旦這樣,你絕對無法搞懂這篇paper,你也絕不會報好這篇paper,更糟糕的是,很抱歉你的生命又浪費了,因為這樣這篇paper跟沒看一樣,喔!不對,有看沒懂比沒看更糟。
3. 思考:寫paper的人,用他的邏輯,傳遞給你他想表達的意念,能否跟上作者的思考,將決定你會花多久看懂這篇論文,當然這是假設這是一篇好論文的前提之下,所以看paper從第一刻看到題目開始,就要開始思考,這是什麼意思?作者想要做什麼?他下一步想說什麼?如果是我我怎麼想?這樣合不合理?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假設?沒有別的選擇了嗎?看到一句話,有時候要想上好幾小時這是很正常的。看paper不是影響視力的工作,看paper是影響腦力的工作。
4. 建構你的邏輯論述:一篇paper都有其問題、假設、目標、解法、分析、實驗、結論,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說清楚,如果不行,那得多想想,記著報paper不是轉述論文的內容(如果是這樣,就乾脆把論文發給大家就好了),而是用自己的話重新論述篇論文。
5. 如何準備投影片:說一件你或許不相信的事,如果我要去報告或是演講,我準備投影片的時間會比看資料的時間多,準備投影片是讓自己重新確認自己懂不懂的最佳時機,首先你得一邊準備,一邊報告給自己聽,在一邊報告給自己聽的同時,又得想想自己是聽眾,要問演講者也是自己一些問題,投影片的編排要符合自己的邏輯,要符合聽眾的邏輯,但是不見得要符合論文作者的邏輯,因此把paper的文字cut & paste在投影片上,是準備投影片的大忌。
6. 自首無罪:硬凹不只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的專利,我看硬凹是人類基本的功能,可是報告paper硬凹,這應該是全世界最笨的決定,因為你一個不小心將會把一個問題搞成一堆問題,因此不懂就說不懂,不會就說不會,先說總比被人問倒好。那能不能從頭到尾都一直自首說自己這部分還沒看懂,我們先看下一頁,當然不行,如果你說不懂的地方,或造成後面的不懂,那就別浪費生命,快快請示老師早點下台一鞠躬吧!
7. 一氣呵成:用十張投影片說一個故事,不是用十張投影片說十個故事,投影片和投影片的關係,比故事的上下集還緊密,絕大部分的情況是你得在進行到下一張投影片前來個節目預告,並在進到新的投影片前來個前情提要。記得,在上台報告之前,你的心裡是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腳本的。
8. 提出看法:把報告有結構的、有條理的、完整的報告完當然已經非常不錯了,如果你在讀博士班,很多老師都會要你好好想一想,有沒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思考需要訓練需要練習,就好像寫論文一樣,學生問我提升寫論文能力的方法是什麼,當然就是寫論文啦!思考也是一樣,學著提出自己的心得和看法,相信我,你一開始提出來的想法一定一文不值,人云亦云,錯誤百出,不過你可別因為被老師修理了、踐踏了、蹂躪了就再也不提出自己的想法了,你的思維和想法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縝密,這樣到你可以修理老師的日子就不遠了。:)
標籤: Miscellaneous
[轉]研究生的學習與訓練
一,前言:
又到了碩士班、博士班入學,尋找指導教授的時間,我很喜歡和同學分享經驗,但似乎最有效率的作法,是把他寫下來,讓有興趣的同學參考。這篇文章是希望整理自己在研究道路上的一些體驗,絕不是什麼定律,也絕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只是分享一些經驗,給同學一些參考或是借鏡。
二,瞭解自己的需要和目的:
說到研究生的學習與訓練,應該打從有了繼續深造的念頭說起,為何要花兩年時間唸個碩士,花個3-5年唸個博士呢?是因為大家都唸,不唸很奇怪?還是想要有多點收入,以後升遷容易?還是真的想從研究生的訓練裡來提昇自己的能力。我覺得首先必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唸個學位帶給自己的又是什麼?如果期待碩士帶給你的是加薪,升遷,我想念碩士應該不是一個最有效率的投資。對我來說,研究生是一個訓練,訓練自己更有效率地使用知識與資料,更有效率,更有系統,更科學的發現與解決問題。這個訓練的結果或許會反應到未來工作的選擇,工作內容上,但我相信這只是這個訓練的結果而不應該是碩士班訓練的目的。這個訓練是辛苦的,絕不是把24個學分的課修完,論文一交就結束了。如果你踏入研究所抱持跟我一樣的態度,是來訓練自己使用知識,瞭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做為研究生的第一步,應該是讓自己隨時隨刻知道自己在研究生的訓練過程中該努力什麼,時時地警惕有無做到這樣的訓練。
三,找尋適合自己的研究環境:
決定了繼續深造這條路,接下來就是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研究環境,現在爭取學校入學資格的方式與途徑很多,很多人都可以擁有數個選擇的機會。我想許多人面對的問題就是學校和指導教授的選擇,有人考慮延續大學的專題,繼續留在系上,有些人則選擇出去闖一闖,開拓自己的視野。我的看法是,環境影響一個人,如果說大學的環境會影響大學生的風格與氣質,那實驗室將影響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與態度。研究生與指導教授,實驗室伙伴的關係遠遠超過學校對研究生的影響,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我說,碩士班或博士班的訓練應該以指導教授和實驗室為選擇的主要考慮,所以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指導教授和實驗室是很重要的。在這裡我說”適合或不適合”,應該是從自己學習的個性,指導教授訓練的方式與專業能力,實驗室專長與研究重點,實驗室其他成員的程度與軟硬體設施幾個方面來考慮,在說明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之前,請容許我就個人的經驗來談談到底什麼才是選擇環境的主要考慮。我覺得指導教授是重要的,因為他影響實驗室的風格和你之後兩年的訓練,實驗室同儕是重要的,因為人多半近朱者赤,環境帶給人的影響通常遠比自己帶給自己的影響來的大很多。指導教授的重要,並不全然取決與指導教授的專業能力,而是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關係上,適合自己的老師遠比能力強的老師來的有影響,所以並不見得到其他的學校,找其他的老師會比留在系上跟自己熟悉的老師來的有幫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任何環境之前,必須思考這個環境帶給自己的優缺點是什麼,什麼是這個環境所缺乏而你又希望在碩士班的訓練中得到的。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當年選擇繼續留在系上讀碩士班,博士班,是因為我對系上的環境和老師十分熟悉,幾乎不用花任何時間在適應環境上,可以把所有的時間投入做研究或訓練自己的其他能力,但我知道我缺乏國際觀的訓練,所以我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英文能力,爭取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我知道我缺乏大環境的衝擊與刺激,所以我利用研究之餘的時間到中研院,工研院工作,學習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態度與專業技術。尋找一個好的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在已經選定的環境中,因應客觀環境訂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更是重要。所以我必須要說,找一位和自己學習方式,態度能配合的老師是重要的,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獨立慣了,希望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不妨找一個可以讓你大顯身手的老師,如果你需要嚴格的訓練,那不妨找一個要求嚴格,已有一條明確道路的老師。所以很清楚的要找一個跟你能配合的老師,我想很多人都會建議,不妨在選擇老師之前,和老師談談,和實驗室的同學,學長談談,我想更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的研究態度和學習方式,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
四,改變吸收知識的方法:
決定了繼續深造也找好了學校老師,接下來就是進行一連串的訓練,研究生的訓練因指導教授而異,因人而異,也因研究領域而有不同,在這裡只是試著列舉些個人經驗和大家分享。在大學時代,我幾乎是跟著老師跟著課本,一步一腳印地學習所謂的基本知識,到了碩士班,我吸收知識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幾乎沒有看完任何一本書或是論文(其實在大學時代我也沒有好好看完一本書),吸收知識的方式幾乎都是問題導向,遇到一個問題,思考一個問題,尋找跟這個問題有關的資料,閱讀和這個問題有關的章節,舉個例子來說,我不瞭解PC的開機程序,我想知道從我打開電腦電源直到Windows 2000提示我輸入帳號密碼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找了有關於PC,Windows的所有資料開始閱讀,做些實驗,我慢慢瞭解開機之後大概會先做執行 BIOS,POST檢查等等,完成之後會檢查硬碟分割表,在執行Windows開機,我發現我對BIOS那段還不是很確定,於是我繼續尋找PC BIOS的程序與資料,繼續展開問題,繼續研究。所以我不斷的展開問題與學習,我看了很多書的很少部分,可是讓我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有完整的認識與瞭解。這樣以問題為導向的吸收知識的方法是我在研究生的訓練過程中常常使用的,比較有效率,但是必須建立在對專業知識有基本的認識之上。
五,蒐集與整理資料
研究生蒐集與整理資料是基本能力,現在蒐集與整理資料比起我那個年代(雖然沒有差幾年)是方便多了,我以前幾乎一個星期要跑圖書館數十次,西文期刊室,微片光碟閱覽室是我流連的地方,現在網際網路發達,上Google,IEEE Explorer隨便一個Key Word都可以找到一堆的論文,報告,資料的蒐集方便,來源非常多,相對起來資料的整理便顯的更加的重要,看完資料不加以吸收整理,時間一久,其實跟沒看沒什麼兩樣,花十分鐘的時間看資料,也花十分鐘的時間整理資料是有必要的。把資料讀完,用自己的文字記錄自己所得到,是一件一定要做的工作,以前我學長教我每讀完一篇資料,在筆記本上紀錄這篇資料的重點,和對於這篇資料的一些有系統或是隨意的想法,定期的閱讀這些想法和資料將有助於研究,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幫我整理出了許多研究的問題與解決方法,更進一步,我現在我在電腦上做資料的整理,慢慢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資訊庫系統,一個研究課題,一個技術,可以透過一個自己熟悉而且有效率,有系統的方式找到,一些隨意的想法,和一些片段的研究過程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保存與重新咀嚼。此外國內外相同領域的實驗室,會議,論壇,研究人員的整理也是必要的,透過與國內外專家的討論,使遠比埋頭苦讀來的有效率的。在這裡有個重點希望和大家分享,身處與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的整理遠比資料的取得來的重要,不經整理的資料,永遠都只是資料,不是知識,透過同儕或是相同領域專家的激盪與討論,遠優於埋首苦讀。
五,學習思考:
剛剛提到閱讀資料和整理資料,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閱讀資料和整理資料都需要思考,思考是需要學習的。我常常覺得國內教育最值得爭議的地方在於對思考的訓練不夠(最少在我那個年代是這樣),我在國中的時候幾乎可以看到題目的前幾個字就可以作答,很多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問題,就已經有了答案。我常常以為知識的可貴在於知道問題,而不是知道答案。以答案為導向的訓練會讓人喪失發掘問題與思考的能力。希望大家沒有這樣的困擾,如果有,則需要開始學習思考。我前一陣子幫華碩R&D的工程師上課,課後他們希望我可以與他們分享一些學習上的經驗,我以一句話和他們共勉~”資料和知識最大的差別在於,資料是別人整理的,知識是自己整理的。打開書本閱讀和閡上書本思考是一樣的重要。”看完資料,閡上資料,先別管別人的方法是什麼,先問自己讀了什麼,問題是什麼,如果是你,如果解決,想不出方法了,再看看別人怎麼做。所以我看論文是三段式的,先試著瞭解問題,放下論文,思考問題,如果問題有意義,我需要,我開始思考如果是我,我怎麼做,經驗告訴我常常”我的解決方法”,和”別人的方法”相似,但是那是我的解法,是經由我大腦思考出來的解法,如果想不出方法,在去看論文的後半部,思考他的方式和技術,第三個階段則是瞭解完問題和答案後再回去思考問題本身,常常你會發現其實還有問題。我不是什麼聰明的人,如果我是這樣,我相信工科系的其他學生也會如此。我記得學弟曾經問我,在碩士博士期間,需要看多少論文,我看了多少論文,答案是我真正看完的論文少的可憐,絕大部分的論文只看 Introduction就停下來。但是重點是我花了遠超過讀論文的時間在思考論文想要討論的問題。
六,發掘問題: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一個東方的小孩回家,父母會問他的小孩,今天在學校回答了幾個問題,一個西方的小孩回家,父母會迫不及待的問他,今天在學校問了幾個問題。我們受的訓練的確是這樣的,是一個回答問題的訓練,當然這無所謂對錯,只是訓練的方式不同,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都需要思考,但是沒有經過思考的答案和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在研究生的訓練過程中,學習發掘問題是重要的一環。如果你問我,我如何找問題,如何知道什麼才是有意義值得研究的問題?我的答案是這也需要訓練,我常常從別人的研究裡找問題,這也是許多過來人給的意見,但我也從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工作經驗裡找問題,我常常覺得問題通常是遇到了才知道,所以有些人建議讀碩士前應該有工作的經驗,因為從工作之中,你才會遇到問題,才會逼迫著你去找尋答案,在學校,你通常在看到問題的同時也得到了答案,所以對於發掘問題的訓練,我覺得一方面從別人的研究與經驗獲得,也可以透過動手的經驗(比方說碩士課程中對於Project的研究)找到靈感。 Well define你的問題和問題的發掘一樣的重要,任何一個問題都必須瞭解前因後果才有意義,無病呻吟的題目雖然可以完成論文,但不會有意義。在國外技術人員在解決問題之前,一定作兩件事情,一是Problem Statement,清楚定義你的問題,二是Requirement Statement,說明你要Target的目標。任何問題都需要明確的描述,才能確定問題的Target和目的(Objective),不然往往你會花了很多時間作一個問題卻被一個很簡單的假設所擊倒。
七,建立模型,尋求解決方法並科學化地驗證:
清楚地瞭解問題,接下來就是替你的問題建立模型(Model)並找到解決方法,能否有效率,科學地找到一個方法或是給予問題適當的模型,或是開創自己的一套理論系統,常常需要仰賴基本知識的根基,把一個問題用科學化或數學化的方式描述和定義有助於思考問題,但建立模型需要基本知識的根基和訓練,並沒有一定的規則或方式可以遵循,在研究生的訓練過程中,科學化系統化的建立問題模型,並找到答案也是重要的訓練。有了模型,有了方法,接下來需要驗證,系統化的驗證在科學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一個方法比另一方法好,則必須需先訂出比較的方法,最好有科學的量測方式和參數(Index),有一般解或是 Close Form當然最好,或者是實驗或是模擬證明都是一個完整研究所不能或缺的。研究的過程一個Iteration,所以在任何一個點,都需要重回前一步驟或是最先的步驟來重新思考,檢查,或者是從新來過,透過研究過程數個步驟的反覆進行,才能使研究趨於完備。
研究生的訓練當然不僅與如此,拉拉雜雜說的一大堆,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剩下的部分需要大家自己去思考,去發掘,我就在此打住,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零碎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人是習慣動物,要試著養成好習慣:讀書,作筆記,思考,生活作息等等,我記得曾經過了一年十分有規律的生活,早上6:00起床,跑步到8:00, 9:00上班,5:00下班,7:00坐上書桌聽一個小時英文,8:00-12:00寫論文,在那一年裡面,我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博士班絕大部分的工作,我並不特別,而是持續而規律的習慣是很驚人的,別忘了如果我第一天給你一塊錢,之後每天給你前一天1倍的錢,如果你在連續第29天都拿而在第30天放棄,那你第30天損失的將超過你前29天的總和,學習也是這樣子的。
第二,時時警惕自己:辛苦工作不見得會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後一定是一段辛苦的過程,如果你覺得生活過得很愜意,你也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鬆懈,當然並不是研究生都必須過得很辛苦,而是陶醉在研究的同時,通常在別人看事件很辛苦的事。訓練的過程中,別給自己太多的藉口,也別輕易放棄。
第三,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在逆境中成長:人要從成功的例子裡學到什麼我覺得很難,通常都是從失敗的例子裡學到東西(因為那會痛,會有深刻的印象),研究的過程中就好像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遂,你必須對時常發生的艱苦狀況有心理準備,並學著從逆境中爬起,我常常跟學弟妹說,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很難過,很痛苦,很沮喪那是必然的,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沒有人例外。放棄問題,你會不再痛苦,但你也享受不了挑戰問題之後的喜樂。我記得我碩一的時候到工研院報告我的一項研究成果,幾乎被評審委員批評的體無完膚,在之後的三天裡我幾乎食不下厭,一言不語,三天之後,我想出了解決方案,我不應該放棄,我應該正視我研究上的缺失,改進問題,直到現在為止我再也沒有遇到這樣的困境,我在博二暑假的時候,獨自到美國Bell Lab.工作,我在美國沒有親友,也是第一次到國外工作居住,剛去的前幾週,我必須自己處理工作,生活(或者我應該用”生存”更貼切些)的所有問題,工作的壓力和自我的要求讓我常常躲在房間,面對窗外,一面想家,一面痛恨自己沒事幹嘛來這裡受苦受難,但幾週之後,我開始感謝我當時的”錯誤決定”,在美國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煎熬,但是也學到很多。人深處逆境,在受苦受難的時候應該高興才對,因為你在之後的某一時刻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勇於接受挑戰:我說YES的次數,遠超過NO的次數,雖然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說NO會把自己弄得很辛苦。但是勇敢接受挑戰是很重要的,有了較多的經驗與歷練,就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在許多時候,不需要計較事情做多做少,也無須計較是誰的工作或是誰的成就,經驗與歷練是沒有人可以從你身上拿走的。勇於把自己丟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一個嚴格的環境和監督之下,把自己的研究丟出來讓大家批評,勇於接受挑戰,我常常覺得如果我25歲跌倒,可能爬的起來,但是我 52歲跌到,可能就很辛苦了。勇於接受挑戰,勇於嘗試自己沒有的經驗和歷練,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這是我在研究生和在工作上抱持的態度,也希望和大家共勉。
標籤: Miscellaneous
Mar 14, 2008
退貨的法律規定
(常識)退貨的法律規定<請大家教大家喔~~> 請態度要堅定,千萬別被售貨小姐的晚娘臉給嚇到,他們搬出公司法條,你就搬出國家法條,反正該退的貨,一定要退,才不會對不起自己啊……
不知道是為什麼 , 我這雙手就像是被魔法詛咒了一般,每次買東西,即使千挑萬選,但就是會買到瑕疵品回家。再加上耳根軟,抵擋不住推銷員的三寸不爛之舌 , 常常抱一些隔天就看不順眼的衣服回家。不過,我也不會因此受氣,因為本人的臉皮夠厚,只要我不喜歡,不管在多遠買的,
我都會拿去「退貨」。
首先,有瑕疵的商品比較好退。像許多超市買回來的食物,要拆掉保鮮膜才能確定品質如何,因此,我家附近的超市就被我退過發臭的雞腿、切開後發爛的西瓜、底下那面發黴的蓮霧等。
沒有瑕疵,純粹只是買回來就看不順眼的東西就比較難退了。早年,在消費者保護法(簡稱消保法)還沒出爐時,那時要退貨全講運氣,碰到刁難的售貨小姐常常鎩羽而歸。但消保法出爐後,即情勢逆轉,退貨好退多了!
拿我最常退的衣服來講吧!
「小姐,這是我前天買的衣服,我想退!」
「哦!請問是那裡有問題嗎?」
「沒有,只是我不喜歡了,想退。」
「抱歉,公司規定沒有壞就不能退。」
「可是,根據消保法規定,凡是這種有人推銷的買賣,只要在七日內我都可以退貨,
不須任何理由啊!如果你不讓我退,我可以去消基會檢舉。 」
通常,拿出消保法後,小姐就會讓我退了,但還是有不肯的。
有一次,小姐指著牆壁上A4的公告:「貨既售出,概不退換 」,再加上桌上貼的:「折扣期間,恕不退換 」。
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可能就會打退堂鼓了吧!錯了,「小姐,你們這樣寫是犯法的你知道嗎?消保法規定不能以這種契約形式來約束消費者,所以就算你們公司有這樣寫也沒用,衣服你還是得給我退。 」
可是,有時即使法條都搬出來了,售貨小姐還是不肯退,以前我還曾為此與小姐吵了一個小時。
現在聰明了,有些售貨小姐因為職位較基層,在她們心中,公司規定絕對大於法律規定,若硬不讓退貨,也不必跟她們吵,直接找公司就行了。
在百貨公司買的,就找百貨公司的客服部,在專賣店的,就直接找那個品牌的總公司客服部。
根據我的經驗,這些經理級的人的確都比較有法律的觀念,跟他們溝通後(消保法還是得拿出來用),就會讓我退了。尤其是在百貨公司,現在都有退貨的觀念了,什麼都不須要解釋,就有客服人員服務到好。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拒絕退貨理由,「小姐,很抱歉,我們公司規定掛牌剪下後就不能退貨了!」
這種也是不成立的說詞,我買衣服回家穿,掛牌當然要剪掉啊,就像包裝要拆一樣嘛!
只要衣服本身完整,並無損壞,公司還是得退的。
退貨時,還有個必勝招數,就是「態度要堅定」,千萬別被售貨小姐的晚娘臉給嚇到,他們搬出公司法條,你就搬出國家法條,反正該退的貨,一定要退,才不會對不起自己啊!
另外,許多售貨小姐會勸你用換的,通常價錢若不到原價的話,還會再勸你買一點其他的東西 , 如果真能換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錯,但若換的東西還是不太喜歡,也不必勉強自己,該退的,還是要退的。
P.S.:還有一條也是最近消保法才成立的~
以前妳跟別人定貨~因為商人怕妳跑掉~都會叫妳先給幾成的定金~不過等事後妳後悔了~在跟商人說~你不要這個東西時~一般商人都不會退你定金~可是現在因為消保法有規定~商人必須要給消費者15天的考慮期~若消費者在這15天內後悔~商人都必須將定金全數退回~否則妳都可以去消基會檢舉~
標籤: Miscellaneous
Mar 11, 2008
勞保年資多少年
想知道您的勞保年資多少年? 可利用勞保局(中華電信)語音查詢電話…
412-6666 或 412-1111 轉 123#
按2
按2
輸入: 英文代碼 +身份證字號 再按#
如:J 221205062 為 10221205062 #
A:01 B:02 C:03 D:04 E:05 F:06 G:07 H:08 I:09 J:10 K:11 L:12 M:13
N:14 O:15 P:16 Q:17 R:18 S:19 T:20 U:21 V:22 W:23 X:24 Y:25 Z:26
正確按1 就會自動告知有效年資哦
錯誤按2..... 重新輸入
PS:其中功能不止這個 .各位可仔細慢慢聽語音 .有關勞保事項都可由此電話得到解答
標籤: Miscellaneous
Mar 5, 2008
生男與育女總論
生男與育女總論
當來自父親的精子與來自母親的卵 子結合時,胎兒的性別就已經決定了,卵子的性別染色體為X,精子的性別染色體有兩種,一種為可懷女胎的X染色體,一種為可懷男胎的Y染色體。胎兒的性別就 是X,Y這兩組染色體的精子競爭與卵子結合的結果所造成的。(因每一顆卵子只能和一顆精子結合,理論上;生男或育女的機率分別是50%,但事實上卻非如此單純)。
來自父親的兩種精蟲其性質並不相同,可懷女胎的X精蟲存活時間較長,約兩天,活動力卻較弱,在弱酸性(指比正常身體酸鹼度略酸)的條件下, 活動力更活躍且存活較久。相反的,能懷男胎的Y精蟲,存活的時間較短,約一天;活動力卻較強,且在若鹼性(比正常身體酸鹼度略鹼)的條件下,活動力更強且 存活得較久。
性別不同的兩組精蟲性質既然不同,當它們有機會進入女性陰道中而游向卵子的這段存活時間裡,女子陰道及子宮的酸鹼度就會造成這兩組精蟲受到差別待遇,從而影響生男育女的機率了。此一關鍵也是生男生女特別門診中重要的一環。
另外,在統計學上有趣的現象也可供參考,一般說來女子營養較佳而男子營養略差者懷女胎機率較高,相反,女子營養較差而男子營養較佳者則較易懷男胎。若女子在一,二月份受胎,於同年十一月左右生產者生男的機率較高,而於四至六月受胎,於隔年一至三月生產者,懷女胎機率較高。
此外性交日期也與生男育女的機率有關,於排卵日前二到三天性交者懷女胎的機率較高;而於排卵日前一天或排卵日當天性交者,懷男胎的機率就大 多了。(含排卵後二十四小時內)性交的時間也關係到生男或生女的機率。於午夜前行房者易生男,午夜後(尤其是黎明前)性交者較易懷女胎。
性交的次數也能影響生男或生女的機率。性交次數越頻繁者,生女的機會就越大。女子的性高潮也會影響生男或生女的機率。在性交過程裡,女子達到性高潮者較容易受胎,且女子達性高潮後、男子再射精者更容易懷男胎。
反之,若女子未達性高潮前男子即射精,懷女胎的機會較大。男子射精時陰莖進入陰道的深度也可能影響生女或生男的機率。射精時陰莖深入陰道中,較容易懷男胎;射精時陰莖祇在陰道淺處較容易懷女胎。
性交前服用刺激性食物也能影響生女或生男的機率。性交前如果男子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藥物(如酒、咖啡、交感神經興奮劑……),較容易生女胎。性交前進行陰道灌洗也可能影響生男生女機率的不同。性交前用小蘇打的稀薄溶液灌洗陰道者,較容易懷男胎;性交前用淡檸檬酸溶液灌洗陰道者,較容易懷女胎。
生男生女飲食各論
一、希望生男胎時的飲食指導原則
在丈夫方面:
◆應多吃含B1的食物:如胚芽、糖、糙米、蛋黃、魚軟、肝臟、肉類、洋蔥、大蒜等。
◆應多吃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蛋牛乳、內臟等。
◆多吃較酸的水果:如梅子、檸檬、蕃茄、橘橙類、葡萄、蘋果、鳳梨、草莓、奇異果、百香果等。
◆應少吃的食物:蔬菜類。
在妻子方面:
◆多吃含維他命A及D的食物:如肝油、胡蘿蔔、南瓜、洋菇、洋蔥等。
◆多吃含鈣質較多的食物:如乾酪、豆腐及豆類製品、牛乳等。
◆多吃鹼性食物:如茶葉、芹菜、白菜、豆芽、洋菇、山藥、馬鈴薯、黃瓜、白菜、甜食、蓮藕、小黃瓜、海帶、海苔、菠菜、苧薺、麥類製品、芝麻、茄子、碗豆、大豆、紅豆、黑豆、蘆筍、竹筍、萵苣、葉菜類、花菜、牛蒡、胡蘿蔔、木耳……。此外,不酸的水果類,如:香蕉、柿子、核桃、栗子、橄欖、杏仁、無花果、西瓜、香瓜、枇杷、棗子等。
◆應少吃酸性的食物:如肉類、魚產類;及較酸的水果和蔬菜類。
二、希望生女胎的飲食指導原則
在丈夫方面:
◆多吃含維他命A及D的食物:如肝油、胡蘿蔔、南瓜、洋菇、洋蔥。
◆多吃含鈣質較多的食物,如:乾酪、豆腐及豆類製品、牛乳等。
◆多吃鹼性食物:如茶葉、芹菜、白菜、豆芽、洋菇、山藥、馬鈴薯、黃瓜、白菜、甜食、蓮藕、小黃瓜、海帶、海苔、菠菜、苧薺、麥類製品、芝麻、茄子、碗豆、大豆、紅豆、黑豆、蘆筍、竹筍、萵苣、葉菜類、花菜、牛蒡、胡蘿蔔、木耳……。此外,不酸的水果類,如:香蕉、柿子、核桃、栗子、橄欖、杏仁、無花果、西瓜、香瓜、枇杷、棗子等。
◆應少吃酸性的食物:如肉類魚產類;以及較酸的水果和蔬菜類。
在妻子方面:
◆多吃含維他命B1的食物:如胚芽、糖、糙米、蛋黃、魚軟、肝臟、肉類、洋蔥、大蒜等。
◆多吃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蛋牛乳、內臟等。
◆多吃較酸的水果:如梅子、檸檬、蕃茄、橘橙類、葡萄、蘋果、鳳梨、草莓奇異果、百香果等。
◆應少吃的食物:蔬菜類。
標籤: Miscellaneous
Feb 20, 2008
天下第一夜市總冠軍
天下第一 夜市總冠軍
緊張緊張….刺激刺激…
t7p0A\6M6e#m)a9UXt0經過長達一個月的激烈競爭..天下第一夜市最終的結果終於出爐了…而且今天我們除了公佈這次的票選名次之外.. 另外我們還要來公開每個夜市最熱賣的畫面..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wW0zI ]b*Us
什麼是最熱賣的畫面..就是讓你看了就很想吃 讓你有非馬上衝出去吃不可的衝動!
天下第一夜市爭霸賽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2NY6fj!V\#Y+S
第十名 萬華夜市
Oa.Q| {6[Epk0
在萬華夜市隨便哪一家都是五六十年以上的老店…阿龐帶我們去吃的有這家開了55年 每天都大排長龍的胡椒餅
還有這家從日據時代熱賣70多年的冰店 還有華西街最刺激的大蟒蛇表演秀…這一盤香Q滑嫩的剝骨鵝肉 還有這個全台第一家五星級擔仔麵 還有這家人潮爆超多的愛玉冰…最後再來碗醬料獨一無二 超好吃的甜不辣
有沒有這麼厲害 每個人都是從小吃到大阿公帶阿巴、老爸擱帶囝仔來吃,真正是每一個都是呷三代..難怪這就是萬華夜市最熱賣的畫面啦。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7z~&yIdn)mG
第九名 通化夜市
通化街夜市呢是浩子阿翔的第一個夜市代表作,他們兩個在夜市給我們找了很多好吃的…說實在每個畫面都很吸引人呢!
-@[1~a,\�zR3D}0看看這個生煎包、泰式涼伴木瓜絲、米粉湯、豬血糕、烤芝麻玉米、魷魚羹、烤香腸、鹹水雞、芋圓…為耶穌而作資訊網u$k2UO:W%Xe
看看這麼多好吃的畫面..究竟哪個畫面是通化街夜市最熱賣的畫面…
第一個 就是一鍋熱滾滾的米粉湯.畫面.真的不需要多說什麼..只要這一鍋 就可以勾動你的食慾…
第二個是很多親朋好友打來說看了通化夜市這一集 最想去吃的就是這個畫面~芋圓啦!
h6dI]fG0N(D0就是這個超大顆芋圓 和鬆鬆軟軟的芋頭…還有老闆這攤頭滿滿的配料..和這堆擠到不行的人潮…
就是在這個畫面播出之後….聽說很多人當下馬上就擠到通化街去吃了…只能說 食物的力量 真是偉大啊。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m[ov,dS'yoqy u
第八名 豐原廟東夜市
豐原廟東夜市才播出不久 大家都記憶猶新…為耶穌而作資訊網9JsFI/S'H#A
雖然是小小一條街 但是好吃的還真的不少耶…
除了排骨麵呢…還有就是這個豐原人最愛的鳳梨冰..來看看這個骨溜骨溜的畫面…
C1rFnG+m0如果你也是看了廟東就衝過去吃.. 請上網來告訴我們喔… 。說說你們吃了哪些店..排骨麵 是不是真的很好吃啊?..天啊 好想吃啊。
第七名 宜蘭羅東夜市
不管天下第一夜市是誰…宜蘭人的最愛還是羅東夜市啦!為耶穌而作資訊網I$c:\'P(V$X3eJWz
羅東夜市有有哪些好料是必吃的呢…
就是這碗羊肉湯…造成這麼長的排隊人潮…我啊 只要看到這種人潮..就很想去吃.ㄋㄟˋ 。宜蘭人真的很可愛ㄋㄟ..就想要把他們家鄉的好料讓阿龐知道這碗羊肉湯有多好吃…加上老闆的用心…啊 這一鍋..去宜蘭的時候絕對不要錯過…
還有這個畫面..
,H[;S}/|mu0哇 真的是閃閃動人..這個畫面可不是隨便拍拍喔..食尚玩家的攝影師 每次要拍「食物特寫」 大概都要花半個小時打燈..就是這樣的拍攝過程…才會讓你看到這個食物的畫面就忍不住食指大動啦…。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3_g]g"I*_
第六名 高雄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的聲勢真是嚇人耶…雖然很多人高雄人說高雄人現在都去瑞豐夜市了….之前食尚玩家也曾經介紹過瑞豐夜市…但是覺得很多經典的美食小吃還是在六合夜市..所以將六合夜市入選在十大夜市票選裡面..
有這麼多美食畫面的特寫 難怪六合夜市創本節目收視率新高啦。
烤肉畫面真是太誘人了…這個色澤和火光.為耶穌而作資訊網9j_'H;p(vY
哇..我的口水流滿地了啦
對了就是這碗粥的畫面..也是整個六合夜市的高潮..有沒有讓你很想衝過去吃的慾望呢…看了整集下來..真覺得台灣真是美麗的寶島啊..每個地方都有好吃的..大家就不要再吵了吧..一起來吃東西啦。
C}+}9B*~|+\6p{0第五名 基隆夜市
基隆的美食很多耶..每個畫面都很吸引人耶…
就連這個普通的三明治 看起來都很好吃耶…因為是炭烤的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5r'y3`,K7f8XR;G5h]"~
不過還是選出 最引起廣大迴響的就是這個炭燒蚵仔煎..和這碗鹹粥…
真的是太好吃了..我們要為台灣有這樣的美食..這樣的夜市…而掌聲鼓勵。請你這輩子至少一定要來一次喔..
第四名 師大夜市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E[H!j
這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這個畫面 就是這個超有名水煎包 出籠的那一刻..
還有浩角翔起兩個人把水煎包撥開的那一刻…..湯汁流下來的那一刻 還有燙到嘴的那一刻… 哇 就是這種幸福的感覺啦。
第三名 士林夜市
/l-G9lG&a.BF0恭喜士林夜市獲得第三名的成績..因為士林夜市好吃好逛的真的很多。
想當初 士林夜市 播出的時候 也是創下當時節目收視新高耶…最讓我驚訝的是當時的這個畫面
5|L2wc,u q0就是士林夜市最有名的生炒花枝..你看看這個攤頭的蚵仔 會排隊耶.. 從這個畫面可以瞭解老闆的 丁精(台語)
#Gu#ZUX ^ ]0 還有這個豬肝 柔嫩的程度..不曉得是食尚玩家做久了還是怎樣.. 光看這個豬肝 就可以判定他 是 人世間的佳餚…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3dO$RCZm3?,qv
除了 這家生炒花枝之外呢..還有 這個大香腸..
Vh0X&P6B0哇 紅紅 亮亮的..為什麼感覺紅色的東西看起來就很好吃呢.為耶穌而作資訊網4q8YtTSYC;tF+f
還有很多老外來掛保證咧 .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Y ~@sT,y3n%BgW3b
士林夜市還有另一個熱賣的畫面 就是這個蔥油餅
6O.?AYL1H(A6`C0第二名 台中逢甲夜市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a#iO;ke,c4U
逢甲夜市 最好吃的是什麼呢.. 就是這一家…
7zb,d2`~AR+N@4o!FA0又是這個烤得紅紅的畫面…我發現大家都無法抗拒這個畫面耶…還有就是這個排隊的人潮…
另外 我們剪接師說 他看到這個起司馬鈴薯 就昏倒了..
K},C2B$k^0因為看起來實在太好吃了…叫他怎麼繼續工作呢…剪食尚玩家真的是很大的折磨耶…
最緊張的時刻出來啦! 究竟誰是天下第一夜市呢?
-I.DsB{ l+]0網路票選第一名的就是~~台南 花園夜市
天下第一夜市 台南花園夜市
經過一個月的激烈競爭…花園夜市打敗群雄..得到天下第一夜市稱號.. 而且當初節目為了製造話題..請了莎媽去台南嗆聲…還引起南北對抗…真正是歹勢啦..
你看到什麼畫面最想吃呢…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cp*ZcF*}
就是這個醃芭樂…這是台南人的最愛
為耶穌而作資訊網f9Hn'tej
最後就是這個…非吃不可的雞排。
資料來源:tvbs
引用 http://www.do4jesus.org/?uid-55-action-viewspace-itemid-1716
標籤: Miscellane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