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9, 2008

承漿穴、人中穴、太淵穴、印堂穴、神闕穴、命門穴

[承漿穴]
講到任督二脈的交會,我們特別介紹位於下唇之下的「承漿」穴。(圖略)
穴位:下唇唇溝中央凹陷中。
主治:中風、顏面神經麻痺、顏面浮腫、齒神經痛、脖子酸緊。
特性:屬於期經八脈中的任脈。是任脈與督脈之交會穴,同時與大腸經及胃經亦有交會。
任脈走腹部,督脈行於背部,其中任脈為「血之海」,也就是管生殖系統的最重要經脈之一,本穴與會陰穴分別位於任脈之兩端,刺激本穴,同時具通脾胃、開竅及提神之效。
刺激方式: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柔36次。

[人中穴]
本穴特性:
上回介紹過位於下嘴唇下方的「承漿穴」,這是屬於任督二脈之一的任脈的上端,另今天特介紹「人中」穴,又稱「水溝」穴,它是位於督脈的末端的穴道,位於上嘴唇上方正中的「人中穴」雖然在往下行還有兩個兌端跟齦交,不過以本穴比較常被取用。
本穴是急救要穴,昏倒時最好用。遙想敝人在下當年曾經為了治療腰痛找人針灸,結果因為暈針,居然當眾表演暈倒的戲碼,記得醒來的時候,醫生就正在搓這個穴。
我從此對穴道感到無限好奇,不過,也從那一針開始不太敢被針!夠不勇敢吧!
本穴穴名由來也蠻有趣的,古人認為天氣通於鼻,地氣通於口,天地人三者,本穴居其中任督二脈的兩個末端穴道,隔著雙唇遙遙相對。因此,我們也曾經說過,不論是拜拜或禱告的動作,雙手的位置與動作所形成的氣場,無形中正好連接了這兩個穴道,任督二脈因此得以連結。如果能配合舌頂上顎的動作,那更是妙不可言了!
人中穴與鼻子週遭的迎香、素髎、山根等同稱「鼻竅」,同屬鼻腔呼吸系統。
從解剖來看,本穴附近有上唇動脈、靜脈及分布面神經頰肌、眶下神經分支等,刺激本穴也會引起大腦皮質興奮,所以搭配運用,對鼻塞也有一定的效果。
刺激方式:
以食指指腹按壓,約30秒即可;作急救時可稍加用力,視必要時可以指甲作為工具按掐本穴。

[太淵穴]
穴位:
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如附圖)
穴位特性:
屬於手太陰肺經的母穴,所謂虛則補其母,凡一切肺虛症候,例如咳嗽、氣喘等,取本穴刺激皆十分有效。
由於「脈會太淵」,所以如果脈搏有異狀,本穴是最有效的穴道之一。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把脈要取本穴的原因。
因為本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所以治療大腸火引起的牙疼也具間接效果。
刺激方式:
1.按摩:將大拇指置於本穴上,另四指置於相對的手腕背部,大拇指已以旋轉輕揉的方式,約三十秒。
2.吹風機:以吹風機熱風,輕抖動出風口,以微熱,稍有刺痛感為標準(感冒的時候可配合胸口的膻中穴及後腦杓附近的「風池」、「風府」等穴)。

[印堂穴]
說到「印堂」,本期我們就來介紹這個重要穴道。太簡單找了,所以穴道圖就偷懶省略啦!
印堂
位置:兩眉之正中間,對準鼻尖處。
取穴:取兩眉正中間眉骨陷中處。
特性:屬於十二正經之外的「經外奇穴」,別名「上丹田」。
對應七輪中的第六輪--「眉輪」,靈修的「天眼」或「第三眼」。
以個人對磁場的感應發現,這是一個氣場很強的穴道。人的所謂「氣色」,或所謂的「印堂發黑」的說法,我認為比較科學(或超科學)的講法應該是說氣場的顏色,而不是我們肉眼所見的顏色。雖然我看不到,但我清清楚楚的的感覺得到,因此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推測。否則,全非洲的黑人不都是「印堂發黑」!而「印堂發黑」的塞內加爾足球隊怎麼踢得贏印堂白裡透紅的法國隊?
印堂直接反應一個人的人緣跟心情,所謂「鎖眉」,鎖的就是此穴。除非您愛效法林黛玉故作惹人憐愛狀,葬花結果與花同葬;或是學屈原憂國憂民,把自己當粽子投江餵魚,否則請您不要不自覺的「眉頭深鎖」,有空沒空請您多多關照這個具智慧的重要穴道。

[神闕穴]
穴位:肚臍
主治:腦溢血,腸炎下痢,腹漲
穴位特性:本穴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禁針,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就是靠著臍帶跟母親的任脈相通,我們是隨著母親的呼吸而呼吸,離開母體之後才改用嘴巴呼吸,既長之後,精氣外耗,以致真氣不得條達.因此用溫灸的方式可以達到提昇元氣的效果.
刺激方式:
所以自古就有各種所謂"臍療"法,至於搭配藥物從炒鹽,胡椒末,大蒜,熱雞蛋到各種中藥等,不一而足.不過因本穴具入侵及危險性,在此不作任何推薦.
僅建議
1.作輕微而和緩的按摩,每回順逆時針各約20圈.
2.自己或親友右手掌的"勞宮穴"輕放在神闕穴上,約1-3分鐘,時間可自己斟酌.

[命門穴]
穴位:位於與肚臍相對應的脊髓骨第14椎下(圖略)
主治:脊髓疾病,腰酸,泌尿及生殖器毛病等
穴道特性:
所謂"命門破死不救",本穴屬於奇經八脈之一的督脈,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採氣穴之一.自古以來養生家若是已被部採取太陽等氣,所說的就是這個穴道.
本穴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原,被視為是生命的門戶,對腎氣不足或精力衰退,有固本培元的效果.
刺激方式:
以一隻手掌扶著另一隻手的拳背適力壓揉,順逆時針個約50次

中府穴,雲門穴

中府穴,雲門穴
今天同時介紹雲門穴及中府穴,因為這兩穴相近,在臨床點穴理療上,這兩穴可同時處理。
這兩穴的主要作用,一是強化呼吸系統;二是防治乳癌;三是具有安神作用。

穴位:【如附圖】
中府:胸壁前之外上部位,在三、四肋骨之間。
雲門:在鎖骨下部之外端,也就是胸大肌之上緣與鎖骨的凹陷之處。

主治:
呼吸系統毛病、心臟病、安神、肋間神經痛、肩背神經痛。

主要特性:
本二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主人體的呼吸系統。十二經絡始於肺經,肺經起點是「中府」穴,然後上行至「雲門」穴。
人的氣血就像一個環,始於「手太陰肺經」,歸於「足厥陰肝經」,後者歸於有名的「期門穴」;前者即起於「中府穴」。
雲門穴則為肺經之「募穴」,是經絡中手與足太陰經相會之處。所以可以瀉胸中之熱,及身體之煩熱。
所以這兩穴同時具有生理及心理的效果。
此外,在解剖上,這部位往下是人體淋巴聚集之處,配合腋下的按摩等刺激,可提高免疫力。
對婦女乳癌具預防效果。
刺激方法:
按摩或以空掌適力拍打,時間約1-2分鐘。


http://crystalme.com/ecoactivist/hole01.htm

三陰交、合谷及足三里-三大「長壽穴」

[合谷穴]
這個穴道的穴位與刺激方式,歷代及各界都各有說法,如果以按壓的方式而言,雖然說有壓比沒壓好,但大都沒搔到癢處!
以下是有關於「合谷」穴的介紹。
穴位: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偏食指靠中間的部位。(如圖一)
主治:
頭痛、齒痛、耳聾、眼睛酸痛、肩胛神經痛、皮膚搔癢、呼吸困難、失眠、神經衰弱等。
本穴特色:
「長壽穴」之一,因為本穴可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十二經絡中每一條經絡都有一個「原穴」,脈之所過稱為「原」,就像是水的發源地一樣,合谷穴即是屬於大腸經的「原穴」。所以說它可以增強身體自然痊癒能力的要穴。
本穴又稱「四總穴」之一。古人將身體可以粗分為「肚腹」、「腰背」、「頭頸」、「顏面」四大部位,各部位各有一個總開關,合谷是負責顏面部分,因此有所謂「顏面合谷收」的說法。
點穴功夫中,我們則把此穴當作全身的總開關。這個開關打開之後,我們才開始修理其他的穴道。
順便,對照關於「陰陽平衡」的說法,在此也可以得到一點印證。
因為,肺主皮膚,而肺經與大腸經是互為表裡關係,兩者如果陰陽失調,可能就有例如所謂的「大腸火」,就會造成滿臉痘痘或便便不順等毛病。
根據陰陽的道理,多了就要瀉,而【內經】說:「瀉必針其原」,而合谷穴則是特別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
所以,刺激本穴除有利於便便,同時還具美容或緩和牙痛、頭痛及神經衰弱等效果,夠神了吧?
刺激方式:
本穴的穴位與按壓方式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我們看到一般的刺激方式是以拇指按壓在食指與拇指間的肌肉上(如圖二),因為合谷穴不在那裡!
圖三),也就是將施力手掌的四指置於被按摩手的手背,這樣才是讓你真正「狠狠」地抓住「合谷」穴!
關於本穴的穴位,一說是食指側靠一、二掌骨交接端,一說是位於食指側掌骨的中點。不過,無所謂,只要用圖三的方式,您可以輕易的沿著第二掌骨「亂槍打鳥」,有好沒壞。
因為根據「全息療法」,此掌骨也是可以對應全身反射點的有效部位之一。
請您圖一跟圖二的方法各試一下,差一點是不是就差很多!
不管當您開會、搭車、看電視,或者是感覺昏沉、焦躁、情緒低落或腸胃稍有不適時,花個30秒左右,相信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陰交]
所以,好穴道相報,「三陰交」真的是個值得您敲鑼打鼓昭告天下蒼生的重要穴道。
不過,話說回來,本穴不扺是女性的各種婦女病適用,不論男女,同樣對於肝膽、腸胃泌尿及生殖系統等毛病的保健效果可以說非常直接。
記得陳立夫先生即將此穴與「合谷」及「足三里」共稱為三大「長壽穴」,善養生的朋友都不會不知的!
本穴穴名的由來,顧名思義,「三陰」指的是人體足部的「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及「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
「三陰交」的意思就是這三條經絡在此交會。
人體十二條主經絡有三條在本穴交會。分別而言,脾掌消化,腎主泌尿,肝負責解毒等功能。
整體而言足部的「陰」經主「血」,並主掌男女的生殖系統及消化系統。
因為本穴對子宮收縮有明顯影響,所以孕婦禁止一切強刺激。不過在生產的時候,針刺本穴卻可縮短產程。如配合「合谷」及「關元」可用於無痛分娩麻醉支用,或者是產後惡露等等本穴都是不可或缺的俞穴。
穴位:
內踝沿脛骨後緣上行三寸,約四指寬處。(如附圖)
主治:
男女生殖系統毛病,頭痛、腰酸背痛、消化系統毛病、下肢神經痛及麻痺等。
簡易刺激方法:
1、手掌來回按摩
2、吹風機抖動方式熱風刺激約1-2分鐘
3、冬天泡熱水可酌加藥材或粗鹽等
4、以另一腳的腳掌弓部沿上下方向搓揉。
更年期綜合症、泌尿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下肢內側疾病

[足三里]
取穴方法:
  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麵,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此穴。
能治百病,如胃酸過多、胃下垂、半身不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

關元穴與膻中穴

[關元穴] 丹田 :
穴位:肚臍下三寸。
取穴:臍下四指。
主治:精力減退、全身衰弱、男女性生殖系統毛病、小腸各病。
特色:別名丹田,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足三經---脾經、腎經、肝經與任脈之交會點。人身精氣藏於本穴,也是人身始受元氣所在。宗教及氣功界在靜坐或冥想時,都特將重心置於本穴,因為心神之氣下於關元,故可讓人感覺身心安定。

[膻中穴]
1.特性:對應七輪中的「心輪」。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任、督二脈是人體的兩大高速公路,所以它的交流道機能不同於一般的十字路口。所謂「氣會膻中」,腦是髓之海,膻中是氣之海,本穴屬於八會穴之一,所以效用非常廣泛。
2.位置:腹中線與兩乳頭連線之交點,女性取第四肋間隙之中間取穴。
3.作用:心情鬱悶,胸中有悶氣無法發洩,本穴具寧心神,開胸除悶,降氣平胃等作用,此外,對呼吸系統及神經衰弱具特殊效果。
4.刺激方式: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壓,每次約五秒,休息三秒,共約五回,可自己體會斟酌加減時間或次數。

http://crystalme.com/ecoactivist/hole01.htm

百會、勞宮與湧泉穴- 天地人

[湧泉穴 ]:
穴道位置: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如附圖)
穴道效用: 頭痛,頭昏,心悸亢進,婦科病,失眠,目眩,咽喉腫痛失音,小便不利,昏厥等。
關於本穴:
人體有三個穴道與外界環境磁場作交流---「百會」、「勞宮」與「湧泉」,三者號稱「天地人」
,「百會」在頭頂,承接來自天上的磁場能量;「勞宮」在手掌心,與週遭環境溝通;「湧泉」則位於腳底,直接與大地之氣交流。
擺會與湧泉兩穴在人體就像磁鐵的兩端,常常相互為用,具有非常好的理療與保養效果。
在武俠片或武術表演裡,我們常可以看到俠客們在最後的時候,都會將雙手在胸前劃幾個大圈,知道嗎?那可不是比好看的!
那個動作叫「收功」,因為,當人體處於「氣功態」之後,全身的電位也處於飽和狀態,如果沒有把它導掉,它便有可能在身體亂竄,因此造成身體電位失衡,也就是中醫所謂「氣血失調」,氣功誇張一點的講法就是所謂「出岔」或「走火入魔」。
以我個人的經驗,練完氣如果沒有作確實收功動作,常會出現微微的脖子酸痛或胸口悶等症狀。知道原因其實就不難處理,但如果是靠打針吃藥,可就不知道要冤枉用掉多少格健保卡了!
話說那個劃圈動作,主要就是藉著動作本身,加上意念,將身上飽和的磁場能量,透過腳底的「湧泉穴」直接導入地下。
不必把這些看得神秘兮兮的,想像避雷針或電器用品的地線的作用,它根本只是科學常識罷了。
「湧泉穴」就是我們人體無形地線的出口。
在理論上,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稱為「井穴」,意思就是這條經絡經氣的發源地。
中醫的「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如腎氣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性功能強盛。相反的,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以功能來講,湧泉穴主要就是:「滋腎水、降陰火、強筋壯骨、安神定心等」作用。
肝機能不好的人,可以多刺激本穴,因為在「五行」上肝屬「木」,腎屬「水」,因為水能讓樹木長的更好。
冬天主「腎」,本穴又是「腎經」的發源地,所以刺激本穴亦具有時機上的最佳效果。
刺激方法:
1、有機會不妨多打赤腳,踩踩地氣,特別是泥土地、鵝卵石或草地。
2、用手掌搓揉,讓手掌「勞宮穴」的氣與本穴交流,搓揉至微微發熱為止。
3、兩腳湧泉穴前放顆「黑曜石」,腎主「黑」,「黑曜石」磁場頗強,非常適合,時間上約三分鐘即可。
尋穴方法: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特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因為它是手與足共六條陽脈的交會點,另外屬陰經中肝經也跑來相會,所以稱為「百會」,應用非常廣泛。
效用:可改善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暈車、痔瘡。
刺激方式--
1.用手背以旋轉方式按壓該穴,每次按壓約30秒變停頓一下,對降血壓有效
2.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按壓該穴,可舒緩頭痛,暈車等症狀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央。
尋穴方法:左右兩耳至頭頂正中的線,與眉間中心往上直線的交會點。
特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因為它是手與足共六條陽脈的交會點,另外屬陰經中肝經也跑來相會,所以稱為「百會」,應用非常廣泛。
效用:可改善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暈車、痔瘡。
刺激方式--
1.用手背以旋轉方式按壓該穴,每次按壓約30秒變停頓一下,對降血壓有效
2.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按壓該穴,可舒緩頭痛,暈車等症狀

[勞宮穴]
位置:手掌中央。
取穴法:握拳,以中指屈向掌心,指尖所著之處取穴。另一說法是取中指及無名指兩指尖所著之中間取穴。我比較傾向後者方法。
本穴特性:本穴在經絡上是屬於「心包經」。 人體主要以三大穴道與外界相通:百會、湧泉及本勞宮穴。 百會通天、湧泉通地,勞宮則是可由人體主控的出入氣穴,因此氣功的出氣、採氣或各種自我導引都是以本穴為主。所謂的「掌風」指的就是由本穴出入的氣。
主治:清心、瀉心火熱、安神、心痛煩悶,憂鬱症、精神不濟。
刺激法:一、以另一隻手的拇指置於本穴,其餘四指置於手背面支撐,以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柔壓,一次約30秒。
二、兩掌相對互相摩擦搓揉,至產生微熱感。


http://crystalme.com/ecoactivist/hole01.htm

Nov 4, 2008

Oracle ERP JVM

1. What is JVM ?
JVM acronym for Java Virtual Machine which executes instructions generated by Java compiler. So user click on any Self Service Request or any program which uses Java, then Apache forwards this request to mod_jserv (mod_oc4j in 10g AS) & mod_jserv caters this request with help of JVM.

2. How to increase No. Of JVM's
So lets start with CONTEXT file under $APPL_TOP/admin (xml file) which is of pattern $SID_$HOSTNAME.xml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lines in CONTEXT file which will help you in understanding JVM

# jvm_options oa_var="s_jvm_options" osd="Solaris" -verbose:gc -Xmx512M -Xms128M -XX:MaxPermSize=128M -XX:NewRatio=2 -XX:+PrintGCTimeStamps -XX:+UseTLAB /jvm_options

-Verbose:gc means JVM is configured to print output when gc(Garbage Collector) runs.
Xmx is maximum memory allocated to JVM in above example its 512 MB.
Xms is JVM will start with this much memory i.e. 128 MB.
# Now Check another line in 11i Context file like oacore_nprocs oa_var="s_oacore_nprocs"2/oacore_nprocs
Which means that there are two JVM's for OACore Group. Usually default its 1 JVM in my Instance I changed it to 2, to cater huge Self Service users in my case.
# In Context File
disco_nprocs oa_var="s_disco_nprocs" osd="Solaris" 1 /disco_nprocs Sets 1 JVM Process for Discoverer.
oacore_nprocs oa_var="s_oacore_nprocs" 1 /oacore_nprocs Sets 1 JVM for for OACoreGroup
Similarly , s_forms_servlet_nprocs & s_xmlsvcs_nprocs for Forms & XML Services resp.
These Groups are defined in configuration file for Jserv i.e. jserv.conf under $IAS_ORA/Apache/Jserv/conf ; like
ApJServGroup OACoreGroup
ApJServGroup DiscoGroup
ApJServGroup FormsGroup
ApJServGroup XmlSvcsGrp

3. Sizing Apps JVM
As by now you might be aware that there are four JVM Groups, OACoreGroup,DiscoGroup, FormsGroup & XMLsvcsGrp ( FromsGroup JVM's disabled by defualt as forms run on Socket rather servlets) so thumb rule in Apps is 1 JVM with default settings per 100 Users for OACoreGroup, so if you have 1000 users with five middle tiers you can configure 2 JVM on each middle tier i.e. 2*5*100=1000 Users.

- No more than 100 active users per JVM/OC4J instance
-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than 1 active JVM/OC4J instance per CPU (ideally, there should be 1 JVM per 2 CPUs)
- Watch out for available memory (make sure that you have enough memory to run all the configured JVMs/OC4J instances without swapping)

refer from http://www.teachmeoracle.com/j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