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關鍵 掌握時機遠比選股重要
黃國華認為,台灣95%的上市櫃企業都沒有長期投資價值,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很難直接套用在淺碟型的台股。「台股投資人要滾出財富雪球,空手等待好的投資時機,遠比選股來得重要,等時機對了(大環境轉好,股價便宜),進場買最好的股票(濕雪)就對了。他重視企業財報分析,認為成長與獲利是決定股價高低的關鍵,好股票才能享有高價,高價股只要有成長性就不貴,還會繼續上漲。
-多頭市場要找高價股,這點更是讓許多人無法認同,因為大家都對價格的絕對值有所迷失,空頭市場要放空低價股(至少不能做多低價股),這又讓人認為我不厚道,但是,一家公司股價長期低迷必有可恨可議之處,對於低價股,「危邦莫入」是最佳策略。
-「降息是股市利空」、「護盤是主跌段的開始」、…..一堆和大家被媒體所教導的不一樣言論,讓投資人認為我是偏激份子。
from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4367544
Nov 25, 2008
Nov 21, 2008
2008/11/21 NowNews
牛運當頭/台股破「3」見「2」機會高?現金為王是真理!
(2008/11/21 09:10)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2008年近尾聲,各大國際經濟研究機構紛紛公佈2009年全球經濟預測,衰退趨勢難免,專門研究天象與易經占卜、撰寫《股市黃曆》的專欄作家陶 文,去年就成功預測台股今年高點會落在第1季,針對即將到來的牛(98)年,陶文再度提出預言,並於最新出版的《牛轉乾坤 勝算致富》書中指出,就卦象來說,明年台股有機會破「3」見「2」,高點上看6200點,但宜防跌破3411點,建議要做好停利及停損。
陶文在最新出版的《牛轉乾坤 勝算致富》一書中指出,就歲星五行氣數與天象的角度看來,世界經濟最壞的情況與現象,將會出現在2009年,之後將會逐漸從谷底翻身,他認為,雖然牛年經 濟疲弱,但可以肯定的是,傷害不會繼續蔓延到2010年後,不過,2009將會是個「極度痛苦」的一年。
鑽研易經與命理30多年,陶文早在2007年11月,就針對2008年的金融市場提出:「宜賣出、並規避風險」的警告,他同時還分析預測2008 年台灣總統大選對執政黨選情較不利,新政掌權機會大;總統大選後指數變化大,回歸速度快;金融股不宜投資、營建股宜短線操作;中國與香港股市2008年僅 能短線操作,應提防下半年有變數,這些在當時的預測,事後都得到驗證。
在《牛轉乾坤 勝算致富》一書中,陶文再度預言2009年台股走勢,他表示,從天象透露出明年不是適合進行短線的一年,因為辛苦的結果可能是做了白工。在這一年的投資求 財,必須著重掌握變數及逢低承接, 因此,2009年的投資策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逢高調節,降低持股」,這種現象又以第1季最盛。
陶文指出,雖然牛年理財要保守,採取「現金為王」策略,但是對中產階級來說,其實是財富重新分配的契機,所以並不需要悲觀,只要保留現金,等待虎年反轉向上的機會。
陶文表示,根據卦象來看,預估明年台股的高點約在5400點,樂觀的話再向上看到5800-6200點,這個高點約落在第1季,但是,在農曆年前 高點出現後,表現將會是每況愈下,低點可能跌破3411點,破「3」見「2」機會高,也就是說,他預測的低點會下修到2800點,時間點約是在明年第 3-4季間。
陶文在書中指出,就卦象來說,「2」與「8」是樂觀數字,耗洩在「7」,壓力則是「3」與「4」,明白來說,就是指數相對高點容易出現在 5800-6200點附近,但這是屬於樂觀的預測;當投資人面對「3」與「4」時,也就是5400點左右,甚至3400點附近時,有必要做好避險,前者停 利、後者停損。
陶文強調,不要懷疑,就卦象來說,3411點無法守住的現象,極容易出現在牛年的台股盤勢中,甚至有機會破「3」見「2」;值得一提的是,卦象中 的壓力五行分布在農曆3、6、9、12月,因此,國曆4/4-6/5、7/7-9/7、10/8-11/7及2010年1/5日後1個月,將是容易出現壓 力的月分,台股容易陷入整理。
在類股部分,金融股持續保守,電子股是短多主流,整體來說,塑化、傳產、鋼鐵、油電、觀光及航運,是2009年相對穩健的類股。
Nov 19, 2008
穴道養生保健法
穴 道 養 生 保 健 法
養生保健穴簡介
一、足三里
1、運用非常廣泛,舉凡消化、泌尿、生殖系統諸疾,以及虛弱、虛寒體質皆可適用。
2、健脾胃、養氣血、兼具抗衰老作用。(脾胃為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
3、又稱為長生穴、長壽穴。(三里常不乾,可享遐齡。)
二、三陰交
為肝、脾、腎三陰經交會之處,故統治肝、脾、腎三陰經的病症。三陰交在保健方面,基本上有以下四個功用:
1、健脾益氣-如:一切脾胃虛弱、虛寒引起之症、神疲乏力、四肢困重等。
2、補肝養血-如:頭暈目眩、眼目模糊、肢體麻木、失眠多夢等。
3、益腎強身-如: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尿、或小便不利。
4、婦女諸症-如:調經止帶、子宮下垂、不孕症。
三、關元
1、最宜各種慢性病、虛寒症及平素體質虛弱。
2、臨床上常被選為補腎壯陽之用:能防治因腎陽不足所致之陽痿、遺精、五更瀉、小便失禁、脫肛等等。
3、主治不孕症:尤其是男子精子數目及活動力不足,女子宮寒不孕、性冷感,配合氣海、中極,三穴為「求嗣要穴」,灸之屢見奇功。
4、具有升壓作用,血壓過低造成缺氧,頭暈、昏沈乏力者,灸之即能回復。
5、因為能「回陽固脫」,故亦可治療一些急、重症。
四、命門、腎俞
1、兩穴配合統治一切腎虛的症候。故凡腎虛或腎陽不足所致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不禁、陽痿、遺精或勞損不足之疲勞倦怠、四肢無力、耳鳴耳聾等症。
2、情緒低落為陽氣不足,灸之能提振精神與魄力。
五、膏肓俞
1、以治虛勞症為主:當久病不愈而見虛弱、羸瘦時,最適宜取用本穴施灸。
2、可以扶陽固衛,宣利肺氣,並調和全身氣血,為療諸多的慢性疾病之要穴。
3、對於虛寒症療效頗佳。尤其是虛寒性的哮喘,可以配合灸膏肓俞、大椎、肺俞穴等穴。其主要作用是因這些穴道具補虛弱、溫肺氣之功能。
六、太陽穴、印堂
1、兩穴都有消除疲勞、抗憂鬱,緩解精神緊張之功用。
2、在美容方面:按摩太陽穴可消除魚尾紋,按摩印堂則對額紋有效。
3、按摩太陽穴,有助於提神醒腦,減輕腦力及眼睛疲勞。
4、按摩太陽穴,對於急慢性偏頭痛有特效。
5、印堂並能增加記憶力與並能防止癡呆。
6、印堂配合迎香穴,可治過敏性鼻炎。
七、神門
1、主治心臟諸疾,如心悸亢進、心律不整、以及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2、可提神醒腦,健腦益智,可用以防止癡呆症。
3、為一切精神病、神經衰弱必用之主穴。
八、大椎
1、有扶助陽氣,加強臟腑功能的作用,並治五勞七傷。
2、具有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故可以預防流感、強化抗病能力。
3、配合曲池、合谷可預防感冒。
4、在此穴放血,並可退熱,而效果卓著。
九、神闕
1、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溫暖四肢、增強免疫功能,以及預防感冒的效果。
2、可以治療一些危急重症,如陽氣欲脫者,灸此穴可以挽救垂危于頃刻。
3、對於抗衰老,亦有正面之效果。
4、薰臍法之使用穴。
參、統治全身的六總穴(四總穴+內關、支溝)養生保健六總管
(一)合谷:(面口合谷收)合谷所主為橫隔膜以上的毛病,以及五官諸疾。
(二)列缺:(頭項尋列缺)列缺主頭痛、頭暈、項強、頸酸等疾。
(三)足三里:(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為屬胃經,專治胃疾。並統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統諸疾,為養生保健的「養生穴王」。
(四)委中:(腰背委中求)委中主自腰以下至足之疾有特效,故為腰足部酸痛的必用之穴。按摩它並能消除腿部疲勞,恢復精力。
(五)內關:(胸腹內關謀)內關為胸痛之特效穴;心臟疾患必用之穴;配合谷亦主橫隔膜以上諸疾。
(六)支溝:(脅肋尋支溝)支溝主脅肋疼痛,亦主便秘。
肆、常用的保健組合
一、昏迷的急救法-昏迷急救急先鋒
(一)人中
(二)合谷
(三)足三里
(四)內關
二、消除疲勞、嗜睡-大鐘響徹通三里 河谷睡仙焉不醒
(一)合谷
(二)足三里
(三)通里
(四)大鍾:《百證賦》:「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鍾。」
三、不眠-不眠堂內來會神,因恐厲鬼擾不寧。
(一)百會
(二)印堂
(三)內關
(四)神門
(五)三陰交
(六)厲兌:多夢、惡夢,配隱白。《百證賦》:「夢魘不寧,厲兌相諧於隱白」。
四、保健長壽穴道按摩-河內行三里,只因健康又美麗
(一)按摩合谷穴:可預防感冒,包括牙痛、頭痛、或頸部酸痛、美容、眼睛保健等。
(二)按摩內關穴:對呼吸及血液循環系統有保健效果,可預防心臟病及氣喘的發作,此外,有肥胖、中風等症狀的病患也可按此穴。
(三)按摩足三里:有助於腸胃消化系統之正常、美容保健、強壯體質。凡人三十至四十左右,可灸足三里。三里屬胃經合穴,強胃健脾、抗老防衰、預防一切疾病;若灸老人,可預防中風,延年益壽,此乃保健養生必用之長壽穴。
(四)女性要特別加強三陰交:三陰交為肝、脾、腎交會之穴。按它對於有助於強化肝、脾、腎之功能。
五、調氣補氣強壯穴-一飲陽池補氣津 暖入中脘保全身(中脘、陽池)
(一)澤田健:「在整體治療中,中脘和陽池,絕對不能缺少。」「氣」在三焦,一定要用陽池、中脘,刺激這兩穴有調節內藏機能作用。
(二)灸陽池、中脘,可充實三焦之氣化,能治女性汗毛過長,以及子宮位置不正。
(三)灸陽池、中脘,可治冬日發冷。
(四)灸陽池,可止妊娠嘔吐。
(五)陽池為治療糖尿病的特效穴。
六、美容保健-保健之道從頭起 養眼美容堪稱奇
穴位 主要功能
穴位 主要功能
百會==>頭痛、高血壓、發熱、失眠、目眩、鼻疾、痔瘡、耳鳴、健忘、中風。
印堂==>流鼻血、目眩、頭痛、幼兒抽筋。
四白==>眼睛疲勞、臉部麻痺、三叉神經痛。
下關==>牙痛、耳痛、臉部麻痺或疼痛。
頰車==>臉部疼痛、下齒痛、牙床痛。
翳風==>重聽、暈車暈船。
大迎==>三叉神經痛、臉部抽筋、齒痛。
人迎==>高血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發炎、突眼性甲狀腺腫、呃逆。
扶突==>嘔吐、打膈、喉嚨痛、心悶、聲啞、甲狀腺病變、吞咽困難。
天柱==>後頭痛、頸項轉側不利、頸肌強痛、鼻塞咽腫、眼疾、增強記憶。
風池==>各種頭痛、頭暈、失眠、高血壓、結膜炎、近視、感冒、頸部疾患。
完骨==>眼睛充血、目眩、偏頭痛、扁桃腺發炎。
人中==>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癲狂、牙關緊閉、臉部麻醉。
天突==>喉嚨痛、打膈、嘔吐、咳嗽。
氣舍==>胃痛、落枕、嘔吐、胸悶、胸痛、咳嗽。
肩井==>頸椎病、頸項部肌肉痙攣、落枕、肩背部疼痛、手臂麻木、中風後遺症。
肩骨禺==>五十肩、腕痛、手部麻痺。
中府==>心律不整、氣喘、咳嗽、感冒。
膻中==>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冠心病、心絞痛、婦女乳汁過少。
巨闕==>胃酸過多、氣喘、神經衰弱、心理異常。
中脘==>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神闕==>慢性腸炎、脫肛、腹脹、虛寒性胃痛、怕冷症。
天樞==>生殖器疾病、婦女病、容易疲勞、便秘、胃下垂。
大巨==>不孕症、腎炎、便秘、痢疾、坐骨神經痛、風濕病。
關元==>急性尿路感染、遺尿、盆腔炎、閉經、不孕、產後惡露不止、睪丸炎、遺精、陽痿、虛勞羸瘦。
氣海==>陽痿、遺精、早泄、子宮脫垂、婦女月事疾患、大便秘結、神經衰弱。
腰眼==>即腰部至臀部位。腎虛、遺尿、遺精、陽痿、早泄、慢性腎炎、月經不調、尿路感染、腰痛、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
命門==>遺精、陽痿、痛經、月經不調、慢性腹瀉、腰痛、足部怕冷。
大腸俞==>痢疾、腸炎、腰扭傷、便秘、?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腳麻痺。
小腸俞==>痢疾、腸炎、痔瘡、關節風濕、泌尿器官疾病。
腎俞==>腎炎、膀胱炎、食慾不振、坐骨神經痛、歇斯底里(此穴乃至百病之穴)。
胃俞==>各種胃病、消化不良、嘔吐。
脾俞==>營養不良、肝脾腫大、胃部疾病、全身乏力、失眠。
肝俞==>失眠、肝病、視力減退、目眩、中風。
三焦俞==>腸鳴、腹瀉、尿路感染、白帶過多、腰痛、尿滯留。
膈俞==>神經衰弱、失眠、心悸不定、氣喘。
肺俞==>呼吸系統功能失調、頸肩痛、皮膚病、幼兒疳積,肺虛自汗。
膏肓==>心跳、脅間神經痛、支氣管炎、氣喘、乏力、暈眩。
天宗==>五十肩、胸痛、脅間神經痛、肩胛部疼痛。
至室==>腰痛、坐骨神經痛、腿肚抽筋,痛捏可增強精力。
次?==>治坐骨神經痛有特效,兼治生理異常、怕冷、泌尿器官疾病、痔瘡。
長強==>治痔瘡有特效,可增強精力。
曲池==>感冒、高血壓、皮膚病、發熱、中暑、上肢痛、眼疾、牙痛。
尺澤==>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咳嗽、皮膚搔癢或乾燥、肘關節內側疼痛。
手三里==>胃脘痛、腸鳴腸炎、腰背疼、牙痛。
神門==>心神不寧、心絞痛、神經衰弱、健忘多夢、精神疾病、便秘、心臟病。
勞宮==>神經衰弱、高血壓、心率過速或過慢、噁心嘔吐。
陽池==>糖尿病、神經痛、手部痛、手部關節炎。
合谷==>高血壓、耳鳴、眼睛疲勞、發熱頭痛、盜汗自汗、感冒。
梁丘==>胃痙攣、痢疾、膝痛、坐骨神經痛。
血海==>婦女病、變形性膝關節炎症、貧血。
陰、陽陵泉==>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腿抽筋、坐骨神經痛、腹脹腹瀉、膽囊炎、膽道蛔蟲、肝炎、水腫、婦女病。
足三里==>能治百病,如胃酸過多、胃下垂、半身不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
解谿==>便秘以及由此引起的頭痛、膝痛、頭面浮腫、下肢麻木,足踝關節酸痛。
衝陽==>過敏性體質、神經衰弱、食慾不振、腳痛。
然谷==>腳底痛、扁桃腺發炎、怕冷、生理不順。
委中==>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關節風濕痛、流鼻血、高血壓。
承山==>小腿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脫肛、便秘。
三陰交==>更年期綜合症、泌尿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下肢內側疾病。
太谿==>腎臟病、扁桃腺發炎、中耳炎、便秘、足部風濕疼痛。
湧泉==>生殖器官疾病、腎臟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咽痛失音、失眠、氣喘、增強精力。
太白==>消化不良、腳部冰冷、消化系統病。
足心==>頭暈目眩、五心煩熱。
承漿穴、人中穴、太淵穴、印堂穴、神闕穴、命門穴
[承漿穴]
講到任督二脈的交會,我們特別介紹位於下唇之下的「承漿」穴。(圖略)
穴位:下唇唇溝中央凹陷中。
主治:中風、顏面神經麻痺、顏面浮腫、齒神經痛、脖子酸緊。
特性:屬於期經八脈中的任脈。是任脈與督脈之交會穴,同時與大腸經及胃經亦有交會。
任脈走腹部,督脈行於背部,其中任脈為「血之海」,也就是管生殖系統的最重要經脈之一,本穴與會陰穴分別位於任脈之兩端,刺激本穴,同時具通脾胃、開竅及提神之效。
刺激方式: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柔36次。
[人中穴]
本穴特性:
上回介紹過位於下嘴唇下方的「承漿穴」,這是屬於任督二脈之一的任脈的上端,另今天特介紹「人中」穴,又稱「水溝」穴,它是位於督脈的末端的穴道,位於上嘴唇上方正中的「人中穴」雖然在往下行還有兩個兌端跟齦交,不過以本穴比較常被取用。
本穴是急救要穴,昏倒時最好用。遙想敝人在下當年曾經為了治療腰痛找人針灸,結果因為暈針,居然當眾表演暈倒的戲碼,記得醒來的時候,醫生就正在搓這個穴。
我從此對穴道感到無限好奇,不過,也從那一針開始不太敢被針!夠不勇敢吧!
本穴穴名由來也蠻有趣的,古人認為天氣通於鼻,地氣通於口,天地人三者,本穴居其中任督二脈的兩個末端穴道,隔著雙唇遙遙相對。因此,我們也曾經說過,不論是拜拜或禱告的動作,雙手的位置與動作所形成的氣場,無形中正好連接了這兩個穴道,任督二脈因此得以連結。如果能配合舌頂上顎的動作,那更是妙不可言了!
人中穴與鼻子週遭的迎香、素髎、山根等同稱「鼻竅」,同屬鼻腔呼吸系統。
從解剖來看,本穴附近有上唇動脈、靜脈及分布面神經頰肌、眶下神經分支等,刺激本穴也會引起大腦皮質興奮,所以搭配運用,對鼻塞也有一定的效果。
刺激方式:
以食指指腹按壓,約30秒即可;作急救時可稍加用力,視必要時可以指甲作為工具按掐本穴。
[太淵穴]
穴位:
位於手掌下,手腕之拇指側的橫紋頭,大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在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有脈搏跳動之處。(如附圖)穴位特性:
屬於手太陰肺經的母穴,所謂虛則補其母,凡一切肺虛症候,例如咳嗽、氣喘等,取本穴刺激皆十分有效。
由於「脈會太淵」,所以如果脈搏有異狀,本穴是最有效的穴道之一。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把脈要取本穴的原因。
因為本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所以治療大腸火引起的牙疼也具間接效果。
刺激方式:
1.按摩:將大拇指置於本穴上,另四指置於相對的手腕背部,大拇指已以旋轉輕揉的方式,約三十秒。
2.吹風機:以吹風機熱風,輕抖動出風口,以微熱,稍有刺痛感為標準(感冒的時候可配合胸口的膻中穴及後腦杓附近的「風池」、「風府」等穴)。
[印堂穴]
說到「印堂」,本期我們就來介紹這個重要穴道。太簡單找了,所以穴道圖就偷懶省略啦!
印堂
位置:兩眉之正中間,對準鼻尖處。
取穴:取兩眉正中間眉骨陷中處。
特性:屬於十二正經之外的「經外奇穴」,別名「上丹田」。
對應七輪中的第六輪--「眉輪」,靈修的「天眼」或「第三眼」。
以個人對磁場的感應發現,這是一個氣場很強的穴道。人的所謂「氣色」,或所謂的「印堂發黑」的說法,我認為比較科學(或超科學)的講法應該是說氣場的顏色,而不是我們肉眼所見的顏色。雖然我看不到,但我清清楚楚的的感覺得到,因此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推測。否則,全非洲的黑人不都是「印堂發黑」!而「印堂發黑」的塞內加爾足球隊怎麼踢得贏印堂白裡透紅的法國隊?
印堂直接反應一個人的人緣跟心情,所謂「鎖眉」,鎖的就是此穴。除非您愛效法林黛玉故作惹人憐愛狀,葬花結果與花同葬;或是學屈原憂國憂民,把自己當粽子投江餵魚,否則請您不要不自覺的「眉頭深鎖」,有空沒空請您多多關照這個具智慧的重要穴道。
[神闕穴]
穴位:肚臍
主治:腦溢血,腸炎下痢,腹漲
穴位特性:本穴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禁針,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就是靠著臍帶跟母親的任脈相通,我們是隨著母親的呼吸而呼吸,離開母體之後才改用嘴巴呼吸,既長之後,精氣外耗,以致真氣不得條達.因此用溫灸的方式可以達到提昇元氣的效果.
刺激方式:
所以自古就有各種所謂"臍療"法,至於搭配藥物從炒鹽,胡椒末,大蒜,熱雞蛋到各種中藥等,不一而足.不過因本穴具入侵及危險性,在此不作任何推薦.
僅建議
1.作輕微而和緩的按摩,每回順逆時針各約20圈.
2.自己或親友右手掌的"勞宮穴"輕放在神闕穴上,約1-3分鐘,時間可自己斟酌.
[命門穴]
穴位:位於與肚臍相對應的脊髓骨第14椎下(圖略)
主治:脊髓疾病,腰酸,泌尿及生殖器毛病等
穴道特性:
所謂"命門破死不救",本穴屬於奇經八脈之一的督脈,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採氣穴之一.自古以來養生家若是已被部採取太陽等氣,所說的就是這個穴道.
本穴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原,被視為是生命的門戶,對腎氣不足或精力衰退,有固本培元的效果.
刺激方式:
以一隻手掌扶著另一隻手的拳背適力壓揉,順逆時針個約50次
中府穴,雲門穴
中府穴,雲門穴
今天同時介紹雲門穴及中府穴,因為這兩穴相近,在臨床點穴理療上,這兩穴可同時處理。
這兩穴的主要作用,一是強化呼吸系統;二是防治乳癌;三是具有安神作用。
穴位:【如附圖】
中府:胸壁前之外上部位,在三、四肋骨之間。
雲門:在鎖骨下部之外端,也就是胸大肌之上緣與鎖骨的凹陷之處。
主治:
呼吸系統毛病、心臟病、安神、肋間神經痛、肩背神經痛。
主要特性:
本二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主人體的呼吸系統。十二經絡始於肺經,肺經起點是「中府」穴,然後上行至「雲門」穴。
人的氣血就像一個環,始於「手太陰肺經」,歸於「足厥陰肝經」,後者歸於有名的「期門穴」;前者即起於「中府穴」。
雲門穴則為肺經之「募穴」,是經絡中手與足太陰經相會之處。所以可以瀉胸中之熱,及身體之煩熱。
所以這兩穴同時具有生理及心理的效果。
此外,在解剖上,這部位往下是人體淋巴聚集之處,配合腋下的按摩等刺激,可提高免疫力。
對婦女乳癌具預防效果。
刺激方法:
按摩或以空掌適力拍打,時間約1-2分鐘。
http://crystalme.com/ecoactivist/hole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