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休克鱼
張瑞敏有一個非常生動的「吃休克魚」的的管理哲學。
在中國,人們往往將企業間的兼併收購比喻為" 吃魚"、或是"大魚吃小魚"(大企業兼併小企業)、或是"小鱼吃大鱼"。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企業的兼併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大魚吃小魚,亦即弱肉强食;
第二個階段是"快魚吃慢魚",技術先進的企業吃掉落後的企業;
第三個階段是鯊魚吃鯊魚,亦即强强聯合。
但是在中國,國企之間的兼併,却不會出現這三種情况,因為是國有的,企業只要有一口氣,就不會被吃,且"小魚不覺其小,慢魚不覺其慢,各得其所(張瑞敏語)"。
"死魚"就根本不能吃。這是中國的國情决定的。張瑞敏的管理哲學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既不能吃活魚,又不能吃死魚,唯有吃"休克魚",也就是處於休克狀態的魚。
企業的表面死了,但是機體還沒有壞,企業的管理有嚴重問題,停滞不前,只是處於休克狀態。
海爾迄今的近20起兼併案,被收購的多是"休克鱼",這些企業的虧損總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但是重组之後,轉活的資本總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
蟻群效應
螞蟻的世界一直為人類學與社會學者所關注,它們的组織體系和快速靈活的運轉能力始终是人類學習的楷模。螞蟻有嚴格的组織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織框架,但它們的组織框架在具體的工作情景中有相當大的彈性,比如它[們在工作場合的自组織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領導人的監督就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團隊而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務。
螞蟻做事很講流程,但它們對流程的認識是直接指向於工作效率的。比如,螞蟻發現食物後,如果有两隻螞蟻,它們會分别走两條路線回到巢穴,邊走邊釋放出一種它們自己才能識別的化學外激素做記號,先回到巢穴者會釋放更重的氣味,這樣同伴就會走最近的路線去搬運食物。從工效學的角度看,人類的工作過程(流程和具體動作)都可能存在多餘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如何去發現和减掉那些多餘環節。比如一個收破爛的,成天在巷弄裡高叫"有廢鐵、報紙、玻璃拿来賣",如果改成"收廢鐵、報紙、玻璃"或直接叫"廢鐵、報紙、玻璃",大家都明白他是來幹什麼的,但工效學的概念則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動作,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能。我們每個人在抱怨政府和别人的辦事流程繁瑣複雜時都應該向螞蟻學習,學會反思自己對工作甚至生活各環節的管理。
螞蟻做事有分工,但它們的分工是有彈性的。一隻螞蟻搬食物往回走時,碰到下一隻螞蟻,會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頭;碰到上游的螞蟻時,將食物接過来,再交给下一隻螞蟻。螞蟻要在哪個位置换手不一定,唯一固定的是起始點和目的地。有一家大型零售連鎖店就運用了這個模式来調整其物流倉儲中心的工作流程。以前,該倉儲中心用區域方式驗貨,如果上一手没有完成,下一手只能等着。由於每個人的工作速度有差異,而且因為倉儲中心的商品品種很多,即便同一個人對不同商品的工作驗貨速率也存在差異,這種區域方式驗貨容易造成老是有人在等待别人完成工作以便接手的情况。螞蟻模式則是,一個人不斷驗出商品,一直到下游有空来接手工作後才再回頭去接手上游的工作。為了提高這一工作鏈的整體效率,他們把速度最快的員工放在最末端,速度最慢的放在最上游,運用螞蟻模式,使生產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要在團隊工作的情景中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工作鏈上的脫節和延遲,不同崗位之間的替補與支持正是解决這一問题的有效方式。
可見,"螞蟻效應"的優勢集中表現為:
彈性---能够迅速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调整;
強韌---一個個體的弱势,並不影響整體的高效運作;
自组織---無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
蟻群效應無疑是現代企業在组織發展中所夢寐以求的。
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為“温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来一個冷風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顿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纽扣,繼而脱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给予的温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鱼缸法則
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裡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鱼缸”法則運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領導者增加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各項工作有了透明度,領導者的行為就會置於全體下屬的監督之下,就會有效地防止領導者濫用權力,從而强化領導者的自我约束機制。
刺猬法則
两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着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凑到一起。幾經折腾,两隻刺猬终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温暖而又不致於被扎。
“刺猬”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者要搞好工作,應该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這樣做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避免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熱爐法則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天條”及規章制度,單位中的任何人觸犯了都要受到懲罰。
“熱爐”法則形象地阐述了懲處原則:
(1)熱爐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警告性原則。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處。
(2)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灼傷。也就是說只要觸犯單位的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
(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须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絕不拖泥帶水,絕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4)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
木桶法則
“木桶”法則的意思是:
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體效應,不是去增加最長的那塊木板長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補齊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木桶”法則告诉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單位的薄弱環節,否則,單位的整體工作就會受到影響,人們常說“取長補短”,即取長的目的是為了補短,只取長而不補短,就很難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應。
此外,人能否做成事取决於最短的能力或资源。
Feb 18, 2008
管理寓言
張貼者: Brian 於 18:05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意見:
Post a Comment